无车日,堵车仍依旧
记者观察:街头车辆并未减少
2014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2日虽然是无车日,但是市区部分路段高峰期还是出现了拥堵现象。 本报记者 袁鹏 摄
     本报枣庄9月22日讯(见习记者 连婧婧) 22日是第8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但记者采访发现,无车日当天,道路上的车辆并未减少。
  22日,记者在滕州街头观察发现,部分路段拥堵的情况仍像往常一样。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私家车主,几乎没有车主知道无车日,只有一位市民知道无车日,但还不知道是哪天,“以前好像听说过,但具体是哪天还真不知道,有什么要求吗?”私家车主胡先生说。在了解了无车日的含义之后,他认为,倡导无车日非常有意义,现在骑行的非常流行,骑自行车既绿色环保,改善空气质量,又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
  市民张女士是一位教师,她说,其实,城市无车日的设立,实际上就是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理念,说白了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私家车主和一些政府公务出行尽可能多选择公共交通或是拼车出行,再就是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市民杜先生说:“公共自行车给市民带来了很大便利,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多多益善,还需要再给力些。”换句话说,无车日只是一个点,更重要的还是在平时。
 相关链接 
无车日的由来
  无车日又称不驾车进城日,最早于1998年9月22日由法国率先发起。无车日的宗旨是增强车主环保意识,使他们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鼓励人们使用更为清洁的交通工具。凡参加无车日活动的城市,都在城市中心划出一块繁华的街区,禁止汽车通行,但使用天然气和电能的汽车不受限制。第一个无车日得到了法国34个城市的热烈响应。此后,这一活动在欧洲大陆迅速兴起。
  2000年10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第一个无车日活动。2006年12月,建设部向全国各个城市发出开展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的倡议,受到了108个城市的积极响应,并决定于2007年9月22日开展首届无车日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