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有话说
2015年01月0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只因错用了33个繁体字,太原市西里巷一面文化墙上刻着的近百首唐诗,一夜之间便被抹去了。虽然错字尽除,但在人们心中,文化墙的文化味又淡了几分。
当人类第一次在岩壁上描绘图案,文化墙也随之铸成。构成中国文化重要部分的敦煌壁画、庭院影壁墙已存留千年,可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它们的文化味上哪儿去了?
本报记者 张榕博
■文化的墙
因为近百首唐诗里出现33个繁体错别字,太原市西里巷一面文化墙成为网友口中最“没文化”的墙。人们口诛笔伐,甚至恨不得它一夜倒掉。
人类文化传承方式之一便是在墙上涂画。
在史前时代,穴居人便在洞穴上雕刻象形文字。今天,在中国西部、欧洲的西班牙、法国的山洞中,都可以看到数万年前的人类在墙壁上留下的痕迹,其描绘的内容大多是当时的生活形态——人们打猎、祈福。
在我国敦煌地区,迄今已达五万多平方米的历代佛教壁画,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文化墙”。
而在我国民间,墙上也从来不缺少文化。
青岛图书馆原馆长鲁海回忆,山东人最流行的墙上文化之一便是“泰山石敢当”。
相传,“泰山石敢当”是一种风水镇物,是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以禁压不祥。2006年6月,“泰山石敢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影壁墙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墙上文化的钟爱。影壁墙往往冲着大门放置,上面用图画装饰,表达了家庭的某种愿望,在今天的济宁、聊城等一些农村地区,已经住上“洋楼”的农家依然会在院子里大门前,保留影壁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和家门对面的邻居商量,在人家后院的墙壁上,请书法家写上‘吉星高照’。”鲁海说。
鲁海说,旧时的文化墙,其实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具有建筑美学的功能,流传下来,就成为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
而国外知名的“文化墙”更是不胜枚举。
除了具有宗教意味的哭墙,政治色彩浓厚的柏林墙外,美国的西雅图还有一面口香糖墙。尽管这不算卫生,甚至有些恶心,但仍成为世界性的景点之一。据报道,旅行者在西雅图市场剧院排队等候时,把他们嚼过的口香糖粘在墙上,成千上万粒残渣就形成了这面五彩缤纷甚至让人反胃的风景点。清洁工最初也试图刮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革命的墙
墙也能说话吗?答案是肯定的。
鲁海说,在九一八事变后,青砖白灰的屋墙、城墙上面,出现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字样,日本占领青岛以后,“大东亚共荣”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始终“争夺”着每一块无字的墙面。
虽然这些“标语”文化意味不浓,但时代已经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大炼钢铁”、“毛主席万岁”等墙壁口号都成为一种时代的诉说。
让鲁海印象最深的是“文革”时期,到处都是黄色的背景墙以及红色的标语字。因为挨批斗,鲁海家里的整面墙上都张贴着红卫兵的大字报。鲁海无奈之下,就把全部墙体用红油漆涂满,然后在上面写上毛主席语录。果真,红卫兵就再也没有在写有毛主席语录的墙上贴大字报了。
如今,鲁海戏说,如果那面墙还留着,一定是面教育后人的文化墙。
在那个时代,一些真正的“文化墙”被拆掉了,但是这种“红墙”文化却有着自己的时代生命力,如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邻居朝鲜。
在国外,有一句俗话叫作“墙壁有话说”。
这句话虽然与古罗马时期政治选举和文化辩论有关,但真正将墙壁与文化拉到一起的是国外独特的涂鸦艺术。
涂鸦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个送货小伙的无意之举,后来传入欧洲,上世纪60年代巴黎“五月风暴”时期,学生写下的涂鸦口号遍布大街小巷。今天,西方的墙壁涂鸦已经远离政治,成为一门新兴艺术形式。
文化学者朱大可说,西方的涂鸦表达了艺术家自由的创作精神,这种艺术形式经过几十年时间,才逐渐成为某种街头文化,出现了一批可称为天才的涂鸦艺术家。
■任务的墙
朱大可分析说,目前国内文化墙的“来头”无非是三个,第一是政府打造,第二是旅游景区打造,第三个是民间自发建造。
“这三种状态互相并存,本来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应该给予民间更多的空间,自发运动,充分尊重艺术自由,让城市焕发生机。”
朱大可说,比如西方的涂鸦,在中国的城市还是不被允许的,被认为是破坏城市美观的行为。
的确,涂鸦作为现代文化墙的一种形式,传入国内后曾在苏州、广州、上海等地发展。但2011年底,上海市莫干山路的涂鸦文化聚集地消失,广州街头一度兴起的涂鸦则被《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明文禁止。
为了迎接全运会,济南曾在街头建设100余面文化墙,但在朱大可看来,这种做法很难产生真正值得留存的文化作品。
“现在的文化墙是行政化的文化墙,是抄上去的伪文化,工作者可能不认真,也可能没什么文化,制作文化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真正从事艺术创作。”
在国外,一些文化墙的形成和建造无需政府大费周章。
例如,曾因毗邻科隆大教堂而出名的霍亨索伦桥,由于许多游客与情侣将各式各样的锁,锁在与铁路桥并行的行人桥之间的铁丝网上,大桥上增添了一座象征爱情的“锁墙”,而这一创意迅速在德国“走红”,柏林温登大坝桥、不来梅特尔霍福桥、德累斯顿罗西舒维策尔桥、慕尼黑塔尔克西纳尔桥以及法兰克福铁桥等桥上都相继出现了“锁墙”。
而在一些景区中,专门为游客提供的留白墙、涂鸦墙,不仅成为知名景点,而且还控制了景区中的不文明行为。
“应该让真正的书法家、民间绘画爱好者,在墙上为大家提供真正有文化的艺术产品,至少这些作品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否则就意义不大了。”鲁海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