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铺、咖啡店,古运河畔的南岸老街一角
老行当与新生活相得益彰
2015年0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格桑梅朵(右)和她的咖啡店。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对于自己的“陈大刀”品牌,陈吉金非常珍惜。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马辉

  济宁,一条古运河穿城而过,多少兴衰往事被铭刻在这些古老的街巷中,竹竿巷、南岸街,在古运河和东大寺的映照下,熙攘中又显得格外安静。冬日的暖阳下,手工艺人仍在坚守着古老的行当,寻求着传承和发扬的契机。外来的知性青年也被这里悠然的韵味吸引,开起了充当“心灵乌托邦”的咖啡店。在这里,一切相得益彰。
多多家的面包树: 把咖啡店从丽江搬到济宁
  街角的咖啡店,向来是人们所向往的静谧处所,闹市的一隅按下忙碌生活的暂停键,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极尽闲适。济宁古运河畔的南岸街上,美女格桑梅朵将她的咖啡店“多多家的面包树”从丽江千里迢迢搬到了济宁,让这个古街有了一个这样一个街角的咖啡店。
  “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这是多多家的面包树二楼楼梯拐角墙上的字。角落里巨大的龙猫玩偶,楼梯拐角处的吊篮,被改成佛堂的阳台,整面墙的书架,屋子中央挂满的明信片,墙上贴着的车票、机票……走进多多家的面包树,这座三层楼的咖啡屋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创意。
  “顾客在这里听着潺潺水声,闻着淡淡花香,不抽烟,不打牌,丢掉手机,专注于品茶看书,聊天沟通,让心归静谧之处。”格桑梅朵说,随老公回到济宁后,她选择了古运河畔这家店面,开窗就可以看到太白楼和古运河,希望寻找一群朋友,同她一样喜欢安静和花花草草。“济宁人喜欢蹲地摊、喝啤酒,这是豪放的一面,但也可以到这里品品咖啡,换换口味,与朋友敞开心扉聊聊天,享受安静的一刻。”
  在格桑梅朵眼中,咖啡店所在的南岸街,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故事,而她希望的就是给这条老街带来更多的新鲜味道和休闲意识,更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小店能聚集在这里,就像丽江一样。“现在小店的会员已经有400多位,2015年我打算开一些旅行摄影分享会,让更多的朋友感受旅行带来的充实,享受生活。”
竹竿巷陈大刀: 把小店品牌传承下去
  2014年12月30日,竹竿巷的街角,清晨的冬日透过东大寺的屋脊照耀着铺面,陈记大刀的老板陈吉金正坐在店门口磨着菜刀。小店的货架上,各种刻着“陈记大刀”的刀具杂乱地堆满这里,不时有顾客询价,既有酒店厨师,也有家庭主妇。
  虽然店铺不大,陈吉金对于自己的品牌却是格外维护,从事这个行当30多年的他,少年时期就学徒帮工,骑着车子远走他乡卖过刀,也在古运河岸边摆过地摊,后来才在竹竿巷有了自己的一间不大的店面。
  “九关十八街九十二胡同,从青花来的铁,从芜湖来的钢,都卸在南关的运河岸边……”说起当年在集上的吆喝词,陈吉金张口就来,他说虽然店面小,但是周边很多知名酒店都用他的刀,各种菜刀从28元到160元,让市民都可以选购到适合自己的菜刀,从他店里卖出去的刀,也都可以免费磨制。“老店卖的就是手艺,卖的就是信誉。”
  陈吉金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儿子接过了自己的衣钵,在这条街上又开了一间店,不仅卖刀具,还销售各种厨具。自己的店面虽然小一些,但塑造了自己的品牌,他要坚守好这份手艺和传承。“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希望‘陈记大刀’这个品牌能够在这条老街上传承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