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文理分科影响选课走班难全放开
2015年0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按不同水平分班,解决了好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 (资料片)
     在我省前不久印发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意见中,高中阶段扩大学生选修学分比例,全面推进选修走班制度是内容之一。目前,青岛不少高中已全面推行选课走班,部分学校还在此基础上探索分层教学。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实习生 任静 

同层学生水平相近
教学更有针对性

  早在2006年,青岛二中就开始走班教学。该校学生发展一处主任严贤付介绍,学生拥有行政班和教学班两个班级,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兴趣在不同的教学班听课。经过八年探索,学校于去年就物理和数学两门学科,在高一探索“分层走班”。
  “分层的目的不是说把学习不好的学生甩掉,而是在遵照学生需求、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掌握程度分别进入A、B班学习。”严贤付说,A班教学注重引领和点拨,B班则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分层之后,同层学生水平差别不大,教学更有针对性。
  据悉,青岛其他高中也在探索分层教学。如青岛十五中从本学期开始,高一的数理化、高二的数理化以及历史、地理,每一学科都分为三个层级,不同层级教师按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
学生兴趣爱好
仍受制于高考指挥棒

  由于区域间、校际间、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目前很多学校的选课走班在推进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根据新的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起高考实行语数英三门学科全国统考,历史、物理等六门学科任选三科计入总成绩。青岛一高中校长坦言,目前的选课走班还是在“文理倾向”大框架下,相对稳定、易于操作的走班,距离国家提出的“语数英之外,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任选三门”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而这主要是因为受制于高考“指挥棒”。 
  该校长称,要实现真正的选课走班,学校课程的设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学生的选择更加多样,且有足够的师资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评价也要多元。将来高考招生不再分文理,双向选择之下,学生才能真正按照兴趣和特长选课走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