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罚款会返给消费者吗?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反垄断三问 
1
  高额罚款去哪儿了?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研究处博士冯立果介绍,罚款将充入国库,成为公共预算的收入部分。但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两条线,具体到这笔钱最后花到哪儿,确实很难统计。
  “性质不同,对于罚款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北京律协竞争与反垄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魏士廪说,如果直接对垄断企业进行罚款,钱会进入国库,不会退还给消费者或垄断行为的受损害方;如果要求垄断方直接向受损害方返还多出的利益,那么“退款”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整顿措施。
  “汽车行业还未形成完善机制,车主太多难以统计。因此如果将钱还给消费者,那么就不应该对垄断企业进行罚款,而应该让企业将钱全部返还给消费者。”有分析人士说。

2
反垄断为何频频针对外企?
  在此轮汽车反垄断调查中,受调查的都是奔驰、宝马、奥迪、日系车等国外企业,而不见一家中国车企,是不是反垄断调查也有选择性?
  “针对外企,主要是因为国内车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车企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中高端汽车领域,由于这个市场进入的品牌不多,竞争不激烈,容易形成垄断。这也是此次调查的企业都是外企的缘故。”首创证券分析师万冬分析道。
  对于这一质疑,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8月20日曾有过回应,他说:“中国是个法制国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国内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是违反了《反垄断法》,都要受到查处,都要接受处罚。”

3
为何放过石油、通信等领域?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消费者期盼反垄断利剑进入石油、水电、天然气、通讯等行业,但现实可能未必如此。
  “首先需要澄清的概念是垄断地位和垄断行为。我国《反垄断法》并不反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反对的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曾做出如是解释。
  记者查阅《反垄断法》发现,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这里有两个判断标准,定价权和是否侵犯消费者的权益。而像石油、通信等行业的定价权是掌握在发改委手中的,不是100%充分竞争的领域。因此,这些大块头企业很少遭到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法律师方正宇说。
 本报见习记者 刘相华 记者 李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