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举报不是 反腐法治化杂音 从本周舆情来看,热度最高的事件重回“李某某案”,本周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李某某为轮奸案首个施暴者,专门打飞的回京聚会。”从舆论上分析,“李某某案”之所以常驻舆论关注首位,主要在于网友对其“家庭背景”的猜忌和对“律师言论”的不解,两者不断挑逗舆论兴奋点,推升舆情的长久高涨。 互动媒体关注的重点还有“法官招嫖”案,“上海法官嫖娼案3名法官被开除公职”系列新闻位居本周舆情热点排行第二位,有至少206万网友参与讨论,超过20万条评论。 网友@龙港镇刀客认为,“领导招嫖凸显监管缺位。”而从新闻跟帖中看,网民对爆料者“陈玉献”私人侦探跟拍监督终获“猛料”的舆论监督方式表示极大的认同,舆论一边倒式地认为民众监督具有强大力量和推广意义。 微博举报正在拧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推动线下的成效,依赖微博举报虽不是法治化反腐的核心动力,但微博举报也绝对不是反腐法治化的“杂音”。 微博举报彰显威力,但如果现实监督渠道畅通,又何必曲折通过网络公共平台表达?个案再多也形不成监督的长效化力量,唯有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法治化反腐的正本清源才是努力的方向。舆论鼓励微博反腐,让微博成反腐前锋的同时要推动反腐制度的跟进,要让“匹夫之勇”的微博举报不再成为孤立的个案。 被“妖魔化”的群体 7月26日,新闻《一新生婴儿因处置问题引纠纷 富平警方介入调查》开始进入公共视线。27日,华商报进行跟踪报道,未形成明显的舆情热点;8月2日,拐卖婴儿话题形成一定热度;8月5日,拐卖婴儿的张某落网,话题关注度达到最高;8月6日当日相关网络新闻达到2370条,相关微博数量超过十万条。 网友@七爷愤而直言:两万元就卖了一个婴儿!这样的人不需要多,一万个医生里面有一个的话,就可以让全国的孕妇焦虑不安。@刘明君称:法官招嫖在情理之中,但医生卖婴却是意料之外。这位妇产科医生得编多少谎言才能瞒天过海?又有多少医护人员参与其中?这不是一起极端个案,在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里,什么罪恶都可能发生。 网络舆论的此次再聚焦再一次把医生群体推向了“妖魔化”深渊,陕西富平“熟人社会”中医生跨省贩卖婴儿击穿了制度和伦理两条底线,其警示必须超越个案,此案更具普遍性的反省。 个案不应成为抹黑医生群体的普遍事件,在口诛笔伐医生职业道德沦丧的舆论声音中,应更理性呼吁新闻舆论正确引导,不要以点带面的扩大化报道,刻意塑造舆论对立。 法官和医生深深陷入到漩涡,舆论固然放大了职业的对立面,但这并不偶然的网络舆情事件再一次为社会的信任蒙上了一层怀疑的雾霾。公民化社会中信任的重构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还需要来之不易的“公民共识”,唯有推动反腐法治化进程、公民道德感教育才能推动共识的形成,重构社会信任。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