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物与艺术品收藏已不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玩意儿,普通民众也趋之若鹜,无不期望捡漏这种事砸到自己头上,或是家里突然冒出个可以从此以后衣食无忧的宝贝来。其实,文物与艺术品收藏中,真迹得之并不容易,而对真迹的鉴赏,更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至于一开始被“打了眼”,也是正常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交学费,但有些收藏者毫无专业知识,连起码应具有的文化修养都差得离谱,就变得有点搞笑了。 记得有一次看某个频道的鉴宝栏目,有一收藏者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卷轴,请专家给鉴宝。问:“什么宝贝?答曰:“此乃关公关云长写的立轴。”专家将卷轴打开一点,看了一眼即收起,告之是假货。收藏者十分不满,说:“你都还没全打开,怎么就认定是假的?”专家告之曰:“你这幅立轴是用宣纸写的,关云长那时还没有这纸。”由此,不禁想起关于康有为的一个故事。康有为当年变法失败,流亡上海,虽有人接济,但康氏架子大,服侍的人多,难免入不敷出。为解无米之忧,在报上登广告宣称可为人鉴定字画。康氏学问、名气之大,如雷贯耳,家中宝物如能由其鉴定为真迹,并题之跋之,可谓荣于华衮,一时登门者应接不暇,但大多为赝品,让康氏颇感厌烦。一日,有一商人携一四尺卷轴造访,问之何物,答曰为王羲之书写的中堂。王羲之乃国人皆知的书圣,传世的临本当与原作接近,开幅并不大。其他传为王氏的作品且不论真伪,也都是很小的尺幅,此人居然有一四尺中堂,实在是惊天动地之事。此物是真是假,以康有为之学问自然心知肚明,但他表现的很有意思,接过卷轴,也不打开来看,即在卷轴的包首上书之曰:未开卷即知为真迹。 如果说收藏关公立轴和王羲之中堂者是出于无知,那么不妨看看面对赝品时,启功先生是怎么做的。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协主席,其书法作品价格不菲,正是如此,造假者铺天盖地。一日,启功先生与同好逛潘家园,同行之人对先生曰:“你看,到处是模仿您笔迹的假字。”先生在一个地摊前,对一堆假字认真看了一会,笑嘻嘻地说:“比我写得好。”启功先生的这种故意搞笑不单单是种幽默,更是一种宽厚,令人敬佩。这又让我联想起另一则故事:某人买了几幅我省某著名书家的作品送人,受礼者怀疑其字不真,托人请这位老书家鉴定,老先生看了看包扎的严严实实的卷轴,也不打开,随手从按上拿了一纸条,大笔一挥——真的,然后落款,还认真地钤上印章。如果启功先生面对赝品时表现得是一种宽厚大度,那这位老书家的做法就是一种超脱,充满了智慧,省却了多少是是非非。 如此反思起来,大多数人的做法未免不入流,遇到此等事时,非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得人家满脸尴尬,一地鸡毛,主客皆不喜。由此看来,大家不妨少点较真儿,今后如果再碰上有人拿来一幅画:“这是‘某某大师’、‘某某王’的作品,请给看一下。”不妨这样回答:“不用看了,画得好。”
●韩玮(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