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 爆发式增长显隐忧
部分支付公司搅乱市场亟待规范
2014年04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在潍坊某4s店采访时发现,尽管在企业收款台上摆着很多台POS机,但是收款员都会拿出一台归属“某富宝”企业的POS机让客户使用,即便有排队的客户,也只能等候。
根据该公司出具的POS签购单,记者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按照银联刊发的商户分类对照表来看,该4s店明显归属于房产汽车类,刷卡手续费为1.25%,封顶为80元;但是在该公司出具的签购单上显示的商户编号分类则为机动车供应及零配件类,按规定收费为0.78%,封顶仅为40元,前后相差近一倍。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属于明显的套码行为。根据银联规定,每家商户都有一个由四位数字组成商户类别代码(MCC码),是由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设置的,用于标明银联卡交易环境、商户的主营业务和行业属性,不同的MCC码代表不同行业,刷卡手续费率也不同。
然而据了解,这种看似为商家省钱的“套码行为”,却代表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爆发式增长背后难言的隐忧。
第三方支付行业井喷
第三方支付分为预付卡、网络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三类。2011年5月,央行首次颁发牌照至今,已有297家获得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已发34家,全国牌照27家,单省市7家。而市场也同时在爆炸增长,2014年1月初,中国银联公告全国可以使用银联卡的商户、POS(刷卡机)和ATM(取款机)数量,年内分别同比增长58%、49%和24%,其中境内联网POS终端首次突破1000万台。银行卡商户收单市场也因为资源优质,服务维护成本较低,正式进入了诸侯纷争的时期。
行业规则:721
因为前瞻到这个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早在2001年,发改委和央行就开始制定规则。2003年底,《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俗称126号文)公布,至今仍是行业“分果”的标准,其原文称,“对一般类型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0.7%,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标准为交易金额的0.1%。”也就是说一般行业商户每笔交易需要付出1%的手续费,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按7∶2∶1,这个标准比例分割手续费。
收单机构如果想发展,要么向商户大幅度让利,竞争手续费,要么只能钻别的空子。尽管利润的空间很小,但是因为市场基数大,第三方支付市场还是引来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布局。
尽管银联对行业标准划分的非常清楚,同时严禁套用MCC码,对于发现此类事件,银行通常会采取巨额罚款的处罚。不过因为上面这种情况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同时POS机数量及相关从业机构过于庞大,为一些小型的支付企业提供了生长空间,上述行为依然屡禁不绝。
126号的利益分配原则奠定了这个行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一些支付企业的代理机构私下与商户签订协议,绕开了银联制定的相关规则,看似双方都获得了利益,但是长久看来,必然对一些正规收单企业和这个行业的规范运营造成致命打击。本报将对该行业做进一步的关注。 (财金记者 胡景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