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个环节 增强课堂生本化
2014年04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潍坊七中 沈宝栋
  “生本课堂”活动如火如荼,迎来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春天。生本课堂不是空中楼阁,只有把生本理念落实到常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才具备应有的价值。笔者认为,下面的三个环节是课堂生本化的重要因素。
  一、恰当的即时评价,为梦想点燃希望
  小草对春天有个梦想,它才能在来年发出新芽。鸟儿对远方有个梦想,它才能飞回万里之外的老家。学生对课堂有个梦想,他们才能在认知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向高处攀爬。教师的课堂评价,既可以是启发诱导的金玉良言,也可能是扼杀梦想的利器。
  首先,我杜绝了权威性评价方式,这种“盖棺定论”、“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容易击碎学生的“课堂梦”,挫伤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可能让学生今后发声困难甚至变成“失语者”。 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做主观意志的强加者,而要成为倾听者、赞叹者、鼓励者、指引者。其次,我坚持运用激励性评价,这会使课堂轻松和高效。激励需要找到“激励点”,课堂不能成为无缘由的表扬课。找到“缘由”需要一颗爱护学生的包容心,需要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更需要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一向回答问题支支吾吾的同学有一次语言清晰,这就是激励的“缘由”。经常答错问题的同学对某个简单问题很有见解,这就是激励的“缘由”。衡量一名学生成长与否的尺度不是别的成绩好的同学,更应该是他自己。
  二、注重思维互动,把握生本课堂的关键
  在所有的课堂互动中,我认为最高级的互动是思维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思维能够互动,则课堂成其为生本课堂;大家各自为战,思想画地为牢,则课堂成为毫无生气的荒芜之地。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坚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选取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同时营造和设计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以及适时介入的点拨引导,水到渠成地形成科学的结论,让学生在这个环环相扣的思维过程中辨是非、明真伪、练能力、提觉悟。在课堂讨论中我不断尝试角色移位,通过角色移位,学生可以体会到做课堂主人的快乐感和责任感。在新课标的预先设计中,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正在于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构建课堂价值观,实现“自动化”发展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中指出:“新基础教育主张今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一价值。”如何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关键是,自己要在课堂上不断进行价值观构建,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有核心价值指导的课堂,打造出学生强烈求知、主动发展的“自动化”课堂。
  这里所说的价值观,不是新课标理念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是在长期课堂实践中逐步生成的、学生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惯性思维和价值取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听课的重视程度,对探究的参与程度,对合作的热情程度,对他人意见的尊重程度,对主动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等,都受到学生自己价值观的控制。这就好比一台电脑,你写入什么指令,它就按照既有的方式自动运行。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课堂价值观,对老师而言无疑是“一劳永逸”的事。当然,这个写入指令的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和需要智慧的实践过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