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手语培训大受欢迎,学习者普遍反映:
“手语很人性化,很好学!”
2014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特教学校老师李英芹在教大家手语。  本报记者 刘云菲 摄
  本报手语培训大受欢迎,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积极参与学习手语。   本报记者 刘云菲 摄
     本报聊城5月25日讯(记者 刘云菲) 24日,本报推广手语活动手语培训举行,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积极参与,手语培训大受欢迎。培训中,聊城市特教学校老师李英芹教给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多的手语,在场学习者学得非常认真,大家普遍反映:“手语很人性化,很好学!”
  “手语打手势都是用右手,一般学习时跟日常生活中的手势联系起来,很多手势比较图形化。”培训中,李英芹首先介绍如何学习手语。她就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日常用语一一讲解,教大家如何快速记忆,还能记得牢固。“比如说,男孩是右手在脑边捋一下,而女孩则是用右手抹右耳垂,好比女孩带耳环一样。”李英芹介绍说,右手抚摸左手大拇指表示“爱”,就好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所有表示年长的人或领导,是右手竖起大拇指放在胸前,医生也可这样表示。
  在手语培训中,来学习的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就自己本职工作和老师进行沟通,大家学习得非常愉快。一位退休老师说,她很关注该活动,为此专门跑到书店去找学习手语的教材,刚开始她觉得手语很难,可学起来才知道,手语其实很简单,“一开都觉得手语很神秘,今天学了才知道,手语非常人性化,只要跟日常生活中联系起来就不难,学习手语很好,能拉近和残疾人之间的距离,架起沟通桥梁。”
  李英芹说,聋哑学生使用的教材跟普通学校使用教材知识一样,孩子们从“a”、“o”、“e”学起。手语是辅助工具,在教学时要跟口型结合,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识别口型。“我在学校工作十多年,长期以来,外界和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很有限,尤其是聋哑人,几乎没什么沟通,社会上学习手语非常有必要,这样他们能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本报推广手语活动将长期举行,市特教学校给予活动大力支持,将免费培训手语。有需要的单位或个人可自行联系市特教学校进行学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