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河20载,成了泗河“活地图”
沿河45公里的堤防,李建军汛期时一周要巡查三遍
2014年06月2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李建军在检查护岸。
作为济宁市泗河管理处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李建军从1993年开始,奔走在泗河两岸。堤岸巡查、工程建设是他每天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经将泗河装进了心里,融入到生命里。
文/图 本报记者 庄子帆 李岩松
汛期到来,沿河巡查成常态
6月17日上午,李建军在办公室待了一会儿,就和同事去泗河的金口坝巡查。进入了主汛期,李建军的工作也越发紧张起来。泗河是一条山洪河道,金口坝是泗河的咽喉要道,也是李建军最担心的地方,到了汛期便经常过来巡查。
走在石护岸边,李建军两眼仔细地搜索,时不时地蹲下来,用手拔掉障碍物,检查砌缝是否有裂纹。“如果出现了砌缝露出泥土,再经过水流长时间冲刷,土被掏空后,石头没有了支撑,就会出现堤防坍塌,后果非常严重。”李建军说。
巡查车顺着防汛道路沿泗河向南行驶,道路的东面是田地,东岸便是村庄。“这条从兖州金口坝到微山马坡的防汛道路,原计划是两个月完成,为了避开汛期,加班加点提前了8天完成。”这条防汛道路的建成让李建军如释重负。“这样一来,整个泗河左岸防汛道路全部打通,人、车、防汛物资都能上岸。”
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堤岸上
1993年年底,李建军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泗河管理处的郑庄管理所。与一间办公室和一辆自行车为伴,每天的任务就是跑河堤,一个星期至少要对管辖的45公里河道的堤防巡查一遍,在汛期时一个星期要巡查3遍之多,由于河两岸地形较为复杂,李建军常常徒步检查。处理险情时,在岸堤上呆一夜也是家常便饭。
李建军在郑庄管理所一呆就是10年,也将大好年华都留给了泗河。“正是这10年的时间,让自己得到锻炼,也有机会更好地了解泗河。”李建军说,他很庆幸选择了这份工作。
10年的时间,留给李建军的都是经验,作为一名基层河道管理者,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眼勤、腿勤、嘴勤、脑勤、手勤是李建军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也是他对自我的要求。
李建军执著于工作,却将家庭放到了一边,在他妻子王丽云的印象中,他没有周末。结婚已经19年了,儿子也17岁了,在这期间,王丽云已经习惯了丈夫对工作的那分执著。
百年之后要把骨灰撒进泗河
现在李建军是泗河管理处的一名工程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对防洪工程进行管理,虽然不像原来在基层所那样频繁地对岸堤巡查,但每到汛期,他还是要到防汛的重要险工段检查。
岁月的痕迹留在了李建军的脸上,但对泗河的感情却刻在了他的心里。泗河的流向、流域面积、地形以及中下游有多少个大弯道,已经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泗河就像一位母亲,滋养万物,养育一辈辈的人,默默付出,不图回报,她那么平静却又是奔腾不息。”李建军说,有河的地方便会有文明,泗河流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多位先贤都在此处生长、活动,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他。在工作之余,李建军还与当地的居民聊天,了解泗河两岸沿袭下来的风土人情。
李建军与泗河朝夕相处触生出特殊的感情,“河不是冷冰冰的水,她是有生命的,把河装进心里,她是会说话的。”李建军认定这就是他一辈子要工作的地方,他交代家人,等他百年之后,要把骨灰撒进泗河的怀抱,与河永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