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他人的义工也需要温暖
义工有难多在团队内“消化”,市民呼吁建立完善的社会互助体系
2014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徐楚函

  日前,老义工“卓越”家里遇上件麻烦事。老伴刚过世没多久,年过六旬的他又因心梗入院手术,留下智障的儿子无人照顾,只得向义工朋友求助。
  像“卓越”这样,退休后加入义工队伍助人,遇困境后又被所在义工团队“反哺”的情况并不少见。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默默助人的义工遭遇困难时往往在团队内部“消化”,而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希望有更多人关注义工群体,温暖他们的助人路。”默默做公益多年的王娟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互助、回馈体系,温暖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病床上醒来 求助队友帮忙
  年过六旬的老义工“卓越”是烟台情暖万家慈善义工服务队的一员,4年前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中来,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参与到慈善活动。
  老伴过世没多久,守着患病的儿子独自过活,“卓越”心情一直不大好。5月底的一天凌晨2点多,“卓越”心梗发作半夜入院手术,留下儿子一人在家。无法照料儿子起居,又担心孩子在家出状况,第二天从病床上醒来,“卓越”立即掏出手机在义工群内求助。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情暖万家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孙立新立即赶到医院帮忙,随后又联系义工“知音”为老人的儿子寻找安身之处。“医院里有亲戚照顾,安顿好孩子也算是了了老人的心事。”孙立新告诉记者。
  儿子安顿好了,在烟台医院住院的“卓越”卸下了心头大石,很快康复出院。
  做义工4年多,常随本报进社区活动到各个小区为市民服务,“卓越”没想到有天自己也成了需要帮助的群体,更没想到正是这些时常穿梭在街头巷尾的义工伙伴们给自己解了围。
他们成了最羞于求助的人
  烟台慈善总会自2005年4月成立以来,首批义工参与慈善活动已有9年多,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从原单位退休后加入慈善大家庭发挥余热助人。做义工多年,他们当中的部分人也面临着健康、家庭变故等问题困扰。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义工家中出现问题,大都在义工队伍中“消化”,靠着队员常年建立起来的情谊,以帮忙的形式完成互助。这些整天奔波在助人路上的义工,最终却成了最羞于求助的人。
  今年80岁的安老太是烟台市首批义工,参与慈善活动多年。这两年因身体状况鲜有机会出门,近来因家庭琐事常悄悄哭红了眼睛。得知情况后美丽家园慈善义工服务队的义工老姐妹们常上门开导,帮着处理家庭事务,让老人心安了不少。“人老了不能帮忙,反倒给大伙添乱。”即使心里憋得慌,她也很少主动打电话求助。
  正是因为这些不好意思,义工们有困难在团队内部“消化”成了常态。在扬帆助学服务队、鼎丰助学服务队及招远八方义工等群体内,大伙也都形成了一定的默认互助模式。有义工生病或是家人住院,大伙都会轮流帮忙送饭、看护,谁家有困难,大伙也都会搭手帮忙。

让送温暖的人也能得到温暖
  “不图名不图利,默默付出这么久,老去的义工也希望有人能给予一定关注。”跟着老母亲默默参与慈善多年,芝罘区的王娟眼见周围老义工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呼吁更多市民关注义工这个群体,给他们更多关爱和支持。
  “不是说一定得有多少物质回馈,我只是觉得大家该给予这些默默帮助别人的义工、志愿者更多关爱。”王娟说,就像鼓励见义勇为,重点不在于能拿到多少物质奖励,更主要的是精神的传承,助人者理应受到尊重和关爱,让送温暖的人也得到温暖。
  那么当前情况下,义工或志愿者面临困难时如何求助?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目前并没有特别的政策倾斜,义工们遭遇困难也必须走普通求助程序,根据实际情况经审核后才能决定获得何种帮助。此外,仅在每年年底,市慈善总会“温暖烟台”系列活动之一“温暖义工”,会定向帮助经济困难的慈善义工,给与1000元左右的帮扶。
  鲁东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讲师李洁认为,义工参与慈善活动服务他人,不求物质回报,可能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自我实现。李洁说,全社会都应倡导互助互爱的氛围和良好运行机制,但也应尽量避免可能带来的功利化,在义工管理组织内部寻求更多互助可能是更佳选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