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洲畔往事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鲁黔
  济南大明湖老牌坊门的南边有片百花洲。池的南岸有座基督教堂带院子的小楼,楼里住着一个原国民党张自忠将军的部下——李将军。
  凡凡是将军近五十岁时才有的儿子,乃我小学同窗,不足十二岁时长到约1.8米了,又高又白,有两个绰号:一曰“少爷”,二曰“浪里白条”。
  百花洲的春夏秋冬很美,它自然,清新,静谧,如不是这般,明朝嘉靖年间,济南名士李攀龙能在那里建宅隐居吗?
  春初,洲面上荷叶泛绿,弥漫着象征生命的力量;夏日,荷花怒放;秋天,累累莲子便让邻里百姓们咀嚼着它的爽口滋味;冬天,一帮穿着胶皮衣靴的人破冰采藕……背着书包上学的路上,一个歪脖子,手和腿都有残疾的卖莲蓬的大哥,拿着秤杆子,嘴里背着算账的口诀说:“三八,二十八,让你一分,给两毛七吧”。吃着莲子走着走着方才醒悟,三八应该是二十四啊!
  建国后,李将军去了省政府任参事,他的门庭里仍然挂着张自忠将军的黑白像片,且燃着香,他至今仍难忘老上司的音容和并肩抗日的往事。
  凡凡的姐姐下乡了,由于少时会弹琵琶,被县文工团招了去,凡凡约我混上火车无票抵达济宁。停车前,在缓缓行驶间,只见站上布满了戴袖标的汉子。
  车停后,吐出了最后一声长叹,我和凡凡趁人不备时,溜下车来到站台的售货亭处佯装购物,一戴袖标的汉子厉问:“干什么的”!我答:“叔叔,去兖州站的车几点开?”他说:“买票了吗?”凡凡答:“还没买。”那汉子高声呼道:“看住这俩没票的小子!”随之,便在一群文攻武卫汉子的推搡下,将我二人驱逐出站外。
  这一段智慧经历,是源于小时候从课外的读物里看到的故事:八路军两战士想过桥,计算了巡逻兵在桥上转身的时间,当其转身时,二人着百姓服装问来时的路怎么走,于是,便顺利过桥了……
  步行数华里,进了翰林街的文工团所在地,只听一处院子里锣鼓咚咚,琴瑟和鸣,我和凡凡便晃了进去。凡凡的姐姐弃琴款款迎来,黛眉柳叶,蛮腰乍肩的亮相,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李将军为了把他的掌上明珠唤回身边,不惜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求东告西,终于让女儿回到那座教堂的家里。
  在某夏的午间,凡凡跳进百花洲的水里捞啊捞,水上水下地摸着。我在岸上问他:“你找什么?”,他曰:“找我父亲的一把短剑。”我听后,转身回家了。
  子夜时分,门被敲开,吾父拎着我的耳朵说:“你见李凡了吗?”"李将军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说:“孩子,求你告诉我,凡凡去哪儿了?”
  我揉着眼说:“今天中午还在一起,他在湖里捞一把剑。”凡凡的老爸转身走了,那年,他应该是已逾花甲的年龄了。
  今年的阴历年前,凡凡与我品茗聊天时,说起下百花洲捞剑时的真相:“那把剑乃中正剑,是蒋介石赠给张将军的,张将军送给了我父亲,被父亲的同事告发了,父亲便在夜里扔进了百花洲里,那天我也没找到,便睡到了楼下楼梯的下面……”
  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如今的百花洲依旧,那座教堂仍在,上面的荷花一年四季里依然生生不息。然而,那当年的老人们却已作古了,儿孙们仍惦记着过去的故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