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停车难,得多开几扇“大门”
2014年07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衍艳

  23日上午,华茂小区物业联合多部门拆除小区内私设的地桩、地锁遭到居民阻拦。此前,为阻止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内车位,部分居民“被逼”在小区圈占车位。愈演愈烈的车位之争在城区开放式老小区日益凸显(本报7月24日C03、04版报道)。
  不管是居民之前“被逼”无奈圈占车位,还是现在为维护公共利益拆掉车位,都直指一个矛盾——停车难。
  当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开车的乐趣日渐被停车难的烦恼所代替,因车位少、车位贵、车位收费混乱引发的小区停车纠纷也日益凸显,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居民圈占车位多是从众行为,见别人那么做自己也要效仿,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而这背后隐含的是对其他人权利的挤压,也是居民对停车诉求的一种宣泄。分析层出不穷的停车难现象不难发现,除了车位短缺外,停车场的价格、布局不合理,停车管理体制上的缺失,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都影响着停车难的现状。
  从一些城市缓解停车难的举措来看,还得多开几扇“大门”。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将单位、部门的停车场限时对外开放服务社会,充分挖掘小区周边城市道路、零星地块潜力,适当增加夜间道路停车泊位供给,对较早建设的居民小区等区域,鼓励利用空余场地补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协调,合理利用车位这一稀缺资源,缓解停车压力。二是增加车位,在公共用地规划上,建设一些大型的现代化停车场,缓解小区停车难题。三是优化规划布局,把好规划源头增加供给,做到“新账不欠,老账逐年还”。如果停车位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被忽略,那么带来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居民、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物业等多方将陷入持续不断的纠纷中,在这方面交过“学费”,并至今仍在付出代价的例子不在少数。
  停车难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由政府协调、市场调节、全社会配合才能逐步好转。在各方努力下,希望无位停车的尴尬与烦恼,不再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心头之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