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社区里看踩高跷
东舍坊高跷会正式成立,欲重振昔日风采
2014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31日,在东舍坊高跷会成立仪式上,高跷队精彩的表演、夸张艳丽的造型让居民们看得津津有味,拍手称绝。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8月31日上午,东舍坊高跷会揭牌成立。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8月31日讯(记者 许建立) 伴随着震天响的锣鼓声,东舍坊高跷队员们踩着高跷,向人们展示他们的自信。31日,济南市东舍坊高跷会揭牌仪式在东舍坊小区举行。高跷会会长董文臣激动地说:"那十足的精气神儿,真是鼓舞人。本次启动活动由历下区文化局主办,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历山路社区承办。著名表演艺术家薛中锐也到现场祝贺东舍坊高跷会成立,并欣然题词:“中华艺萃,永世传留”。
  高跷会的成立可谓社区里的一件大事,31日上午9点,距离仪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仪式现场已经聚满了人,社区里的老少爷们儿期盼已久的时刻即将到来。
  仪式上最精彩的是高跷表演,这是东舍坊高跷会沉寂数年后的首秀,经过半年多的训练,高跷表演很是精彩。渔樵耕读,八仙过海,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角色更是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说起东舍坊的高跷,老一辈人无不拍手叫绝。以前,每逢节假日,凡是民间有重大活动的地方,都少不了东舍坊高跷队的身影,老济南的东关、西关、大观园等热闹的去处,更是经常看到东舍坊高跷队这支明星队伍。董文臣说,那时候只要东舍坊高跷队一现身,其他的高跷队往往会自动让路。关于高跷会的历史,董文臣介绍说,东舍坊高跷经历了几个辉煌时期,从清朝光绪年间自己的爷爷辈开始兴盛,到民国年间到达极致,由于表演技艺高超,且糅合了武术、戏曲等项目,东舍坊高跷从一开始,就在各支队伍中独树一帜。 
  对于高跷会的未来,董文臣充满信心,他说:“现在大家对优秀民间艺术非常关注,感谢大家对重建高跷会提供的帮助,相信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高跷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借传统民间艺术复兴发展的东风,东舍坊高跷会一定能取得新的成绩。”
  董文臣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为高跷会写的一首诗:名标矗立寄情怀,狂风雨雪度雄才,高踏豪气冲天放,纵横驰骋创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