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纪铭》是块伪碑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 郢
  本报刊发于10月29日的《<孟姜女纪铭>:传说与现实之间》一文,对2008年发现于莱芜的《孟姜女纪铭》碑内容作了诠释。按《孟姜女纪铭》原题写作《孟薑女纪铭》,据称是2008年在莱芜市莱城区南王庄发现。但这一发现公布后,即有多位学者分别从语词、文字、纪年等方面提出疑点,认为这方石碑并非真品,而是后人伪作:
  其一、《纪铭》中多次出现了一个“範”字——“範友善”、“範喜良”、“範田”,皆为人名、地名。而“範”作为姓氏,自宋以后都写作“范”而不作“範”(“範”字为模器、规范之意)。两字混淆始于1956年汉字简化之后。由于将“範”简化为“范”,与姓氏之“范”字符雷同,导致后来用繁体字时,常将姓氏之“范”误写作“範”。而这种当代常见错讹,竟然出现在明代所镌《纪铭》中。另《纪铭》还把“薑”当成“姜”字的繁体使用(古代薑与姜实非一字),也不正确。多处错讹都出在繁简识别上,不禁让人对这方《纪铭》的出现时代产生怀疑。
  其二、《纪铭》中“齐长城”、“秦长城”泾渭分明,其实在明清之前,两者分野远未成为共识,许多人都认为山东长城为秦始皇所修。王献唐先生《山东周代的齐国长城》文中谈到踏勘齐长城见闻:“凡我们到过的齐长城所在,一般都说秦始皇修的。”齐长城研究专家张华松先生据此指出:“这便证明在上个世纪中期,把齐长城说成是秦长城,在齐长城沿线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古代一般人的心目中,齐长城就是秦长城。”在今存泰山周边关于齐长城的明代碑石(如章丘大寨村万历修长泰桥记碑),皆称之为“长城”,而称作“齐长城”者尚未一见。《纪铭》明确分别“秦”、“齐”的写法,很难想象出自明代乡老的笔下,只有当“齐长城”已成常识的今天,才会这般措辞。
  其三、此碑名为《纪铭》,依题目所标体式,在文后当缀以铭。此碑只有“纪”而无“铭”,可谓名实不符。
  其四、《纪铭》文末有纪年书“明洪武壬申”,于此处降六格写,均与明制不合。施爱东先生据此认定:“如果真是洪武年间所立的碑,决不可能用‘明洪武戊申’这样的落款,而应该是‘大明洪武戊申’或‘皇明洪武戊申’,否则是一种严重的政治错误。”且立碑之年“壬申”即洪武元年,是年元明两军争夺山东,激战正烈,所谓“明太祖定鼎金陵时,岱右数州县俱遭兵燹,岌岌乎虚无人矣”(肥城清代《田氏族谱碑》)。《纪铭》刻立于这种兵荒马乱的背景下,也让人感到奇特。另《纪铭》文首空二格,属当今排版常用格式,在古碑中虽有之却十分罕见。
  其五、碑文开篇:“孟薑女者,籍孟家峪也。”明代“籍”专指身份属性,如军籍、民籍、匠籍等(个别户籍与居地不同者才单书某“籍”之所在),而称里居时,则称“贯”,“籍贯”混用似是后来之事。此称“籍孟家峪”,不似明人口吻。最奇特的地方,是《纪铭》自称刻于明初,文中却出现后代地名。如碑中提到“孟家峪”、“南王庄”两村名,南王庄据《十卷书?村庄》称:“范氏墓碑记载,明万历年间范姓建村。”孟家峪据《章丘市地名志》称:“孟家峪:……唐代建村。当时有上花园、下花园、老坡庄子、破庄子、崖家峪5个自然村。清同治年间,捻军东征,连年战乱,五村并为一村。因孟姓是大族,遂取名孟家峪。”明末清季始有之两村名,却已均见诸《纪铭》中,岂不可疑!
  最关键一点,是《纪铭》通篇文字不像明代文言文,也与明人的白话文有间,这是多位学者对碑文的共同观感。如田兆元教授指出:“碑文不是很像明代的语气,倒很像现代人的不成熟的模拟语气。”所举如“长城塌大段”’、“幸为渔人救”、“时值二九”、“计脱魔爪”、“掩于城体”等,或非古代词汇,或非古文句式,绝非出诸明初人士手笔。
  从上面举出的《纪铭》诸多困惑难解之处,不能不使人对其真实性产生严重怀疑。鉴于近年某些地方为了用文化造势,造假伪托公案层出不穷,因此学者多怀疑此碑或为开发旅游项目而仿造。此正如刘宗迪教授所论:“此碑若是真,则并无多大价值,不过为众多明代孟姜女故事异文再添一个而已。但若果为伪造,这事儿反倒很有意思了。它预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导致越来越多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出笼。顾颉刚的学说也再一次得到活生生的证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