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棒”人王宗来见证鼓子秧歌的繁荣
打棒跳伞 表演教徒样样精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宗来打捧跳伞样样精通。
  王宗来在北京登台表演。
  三里庄的棒神采飞扬。
  王宗来参加上海旅游节。
     曾经父子同台,如今父女同台,他欣慰的是对于鼓子秧歌的继承;曾经专攻于“打棒”,如今诠释鼓子秧歌的各个行当,他追求的是对于鼓子秧歌的精益求精;曾经跳跃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如今穿梭在全国各地,他看到的是鼓子秧歌的繁荣。他是一位农民,他是一名装修“小队长”,他更是鼓子秧歌的传棒人,他就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宗来。
  本报见习记者
李云云 张飒特      

学好为了“进京”,
父子、父女同台两种心境

  春节对于小时候的王宗来来说,除了能吃顿饺子,更让他期待的是村里的鼓子秧歌。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在场院里、空地上蹦着跳着,用鼓声传递着对来年的期盼。小小的王宗来通常在旁边一看就是一天,仔细研究着鼓点、步点和阵形。回忆起那段往事,他常说“不吃饭都不觉得饿,看着人家打,老想试试,无奈身高不够,就想赶紧长大。”10来岁的他央求父亲教他“打棒”,他常说“打棒多好玩啊!” 
  1980年,父亲王承华进京参加民间艺术电影《泥土芳香》的拍摄。少年的王宗来,还理解不了父亲进京的意义所在,但是他意识到“打棒”不仅仅是好玩,还可以“进京”,去看看父亲口中的长城故宫。1981年,13岁的王宗来加入了村里鼓子秧歌队,他的棒一出,技惊四座,成了村里的“好苗子”,老人们常说“这孩子有出息,好好打,将来去北京”。“进京”成了他坚持的动力,他练得更勤奋了,很多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累得腿抽筋,他也没喊过苦,空闲的时候就在家里练,棒都打烂了三四根。他说:“那时就一个想法,练好了跟父亲进京,即使不进京,出商河以外的地方表演表演也行。”
  24岁的时候,他终于圆梦与父亲登台,第一次站在了商河以外的舞台上,亮相于山东省建党七十周年文艺晚会。表演的前一天晚上,他激动得睡不着觉,在不知道第几十个翻身后,父亲终于忍无可忍,嚷道“再不睡觉,明天就甭想上台”。回忆往事,他笑道:“父亲喊完,我也没睡着,只不过不敢翻身了。”想想明天登台,心里就跟装着兔子似的,哪能睡得着。他说那时仅仅是激动,倒不怎么紧张,因为凡事都有父亲。 
  等到了47岁的他领着自己的小女儿亮相于上海旅游节的时候,他才紧张起来,生怕女儿出什么错误,临上场前一遍遍地给女儿讲述注意事项。他小女儿说:“我爸看着比我紧张,弄得我都紧张起来。”他解释道,在舞台上,他是第一次登台的女儿的依靠,生怕女儿出一点错,会影响到她的情绪。从父子同台到父女同台,王宗来总是笑着和周围的人讲述这段经历,他说:“这是我们老王家的传统和骄傲。” 
为大局由“棒”转“伞”,
借工作广教门徒

  商河大部分村庄都有自己的鼓子秧歌,每个队都有自己的绝活。王宗来所在的许商街道办事处三里庄的拿手好戏是“棒”,他是打棒高手。他表演时,他双手各执一根枣木棒,棒头两端饰穗,棒在手中上下翻飞,打出各种花样。他讲到,三里庄“打棒”最基本的动作是狮子大张口、八步赶蝉、鹞子翻身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的重点不同,例如“八步赶蝉”重点在快,“海底捞月”重点在身子要低等等。很多人在学习三里庄的鼓子秧歌,总会说“你们跳得很好看,但是很难学”,因此商河很多地方的鼓子秧歌都没有棒,很多时候外出表演时,就会让他适应其他的角色,渐渐地他也就学会了跳伞。
  跳伞者是鼓子秧歌中的指挥者,改跳伞后,要求王宗来对于鼓子秧歌各个角色、各个鼓点都要详细把握。刚开始转变时,他表示自己不是十分适应,之前打棒,跟着跳伞者后面就行,如今自己跳伞了,就得掌握好整个队伍的节奏,鼓子秧歌是个集体活动,要是跳伞者出了错,后面就很难进行了。为了学好跳伞,他和村里的老人学习,外出表演和外地人学习,取长补短,现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目前,从选角到谱曲,再到编排队形,从棒到伞再到鼓,他都能胜任,是鼓子秧歌里的“全才”。
  47岁的王宗来是农民工装修队的小队长,他的队员们的福利就是能每天跟他学习鼓子秧歌。工作完后,王宗来总会给工友们跳一段鼓子秧歌,顺便教教基本动作,往往跟他出去干一年半载的装修,回来时都会跳几下子。渐渐地,跟着他干活的人多了,他们就自己组成一个小分队,工作完之后就吹吹打打一番,还给周围的工人表演,要是赶上人家喜欢,他就免费传授了。在东营工作时,就碰到了一个滨州的建筑工人老王,看了他们小装修队的演出就想跟着王宗来学习鼓子秧歌。下班后,王宗来就教老王跳一个小时,结果半年下来,老王竟然能完成整套鼓子秧歌的动作。有人称王宗来“工作到哪打到哪,打到哪教到哪,这就快到处都学鼓子秧歌了。”
足迹遍布各地,
为汇演不顾损失

  最早的时候,王宗来都是在村里过年的时候跑跑,现如今,他参加了沿黄七省电视台《舞韵》拍摄,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参加了世博会山东周活动。王宗来随商河农民鼓子秧歌队走出了国门,在韩国仁川“风物节”演出……他的足迹遍布各地。他先后去北京平谷区文化馆、青海省格尔木市、山西大同、日照港务局等地传授商河鼓子秧歌。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00多人经过王宗来的传授,初步掌握商河鼓子秧歌基本技艺。 
  去的地方多了,他更加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在韩国表演的时候,几名韩国朋友让他感动。很多人都跟随着商河鼓子秧歌的脚步,他们去哪儿表演,那几名韩国朋友就跟到哪里,大家热情太高,他们就一直跳。他表示鼓子秧歌大约跳一场就得休息半小时,否则身体吃不消,可是那天他们连跳了五场,最后回到旅馆里都累得爬不动了。他说:“那次确实挺累,但是开心,因为咱代表的是中国。”
  谈到王宗来,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张广超说:“无论王宗来在哪,只要鼓子秧歌表演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2011年,他在外地的一个20万的装修工程刚刚开工,就接到县文化馆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参加一个演出,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返回商河随队赴外地演出。因演出耽误了工期,使他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可他却轻描淡写地说“钱可以再挣,耽误表演,心里不踏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