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市民卡通联两座城
烟台市民卡与青岛琴岛通卡互联互通开通仪式在烟举行,两地实现“一卡通”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2日讯(记者 王永军 通讯员 朱绪光) 12日上午,烟台市民卡与青岛琴岛通卡互联互通开通仪式在烟台举行。经过半年的努力,烟台市民卡实现了与青岛琴岛通卡的互通使用,以后拿着市民卡在青岛坐公交就可以刷卡消费了。
  自200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一卡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07]9号)以来,城市一卡通项目建设初具规模,城市间互联互通的需求也日益强烈。2014年初,烟台市民卡管理中心与青岛城市一卡通的运营主体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烟台对现有应用系统、车载终端等进行升级改造,卡片也由M1卡升级到更为安全的CPU卡,采用全省统一的互通密钥体系,与琴岛通系统实现平滑对接,实现了与青岛琴岛通卡的互通使用。
  目前烟台市民卡已发行45万多张,实现了应用服务30多项,包括公用事业交费、乘车出行、旅游购票、商业应用等,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截至2014年10月底,琴岛通卡共发行408万张,琴岛通卡系统已覆盖青岛市行政区划内所有公交车、部分出租车、胶州湾隧道、轮渡、村村通城乡公交车、公用事业交费、电力交费、手机话费交费、新华书店等应用领域,在青岛,琴岛通卡就相当于烟台的市民卡。 
  据烟台市市民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志刚介绍,目前青岛琴岛通卡已经可以在烟台使用,烟台市民卡在青岛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市民需要更换成CPU卡,预计元旦前后就可以更换,到时市民卡管理中心会发布相关信息。 
  两地市民持卡可在对方城市的应用领域刷卡消费,“如青岛的公交、出租车、轮渡等,烟台市民都可以刷烟市民卡进行消费。”王志刚表示,异地刷卡消费可以免去找零的烦恼,但并不享受对方城市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此前,琴岛通卡已和潍坊、日照两地城市通卡实现互通。下一步,烟台也将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和潍坊、日照的互联互通。
受益人群
汽车总站每天输送千人去青岛
  据了解,烟台和青岛市民之间的往来一直比较密切。以烟台汽车总站为例,从早晨5点到下午6点,一共有26趟班车发往青岛,几乎每半个小时一班,日均客流量1000人左右。一年下来,通过烟台汽车总站去青岛的市民就有30多万人。这只是从烟台汽车总站前往青岛的人数,再加上通过其他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自驾等,烟台与青岛之间的来往密切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青荣城际铁路即将开通,半岛一小时生活圈也将形成,烟台和青岛间的往来将会更加密切。随着烟台市民卡和青岛琴岛通卡的联通,两地市民都将受益。
充值问题
将来市民用手机即可充值
  “两卡互通后,能网上充值了吗?用支付宝充值可以不?”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市民卡的充值问题比较关注。
  据了解,市民卡的发行给市民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充值不方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比如充值点大多集中在芝罘区,布局不够合理,信息亭多次搬移设备损坏严重。
  为缓解“充值难”问题,烟台市上半年已实现了通过中国银行自助充值服务,6-10月份又新增了70处充值服务点。市民卡管理中心也与烟台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开展互联技术测试等工作,未来将改造增加更多的自助服务终端,并将逐步形成现金、空中圈存、银行卡转账等多种充值模式的格局。
  不仅如此,未来市民还可用手机充值。记者了解到,目前,烟台市民卡管理中心正与移动、电信等通讯运营商探讨开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服务,针对NFC手机进行刷卡测试,研发建立空充平台。不久的将来,市民只要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且开通烟台市民卡后,就可持手机进行市民卡乘车、消费、充值。
市民卡都能用在哪,你知道吗
  据了解,目前烟台市民卡已发行45万多张,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市民最熟悉的就是乘坐公交,此外还可用来交水费、电费、燃气费、通讯费等。
  乘芝罘区、开发区、莱山区、福山区范围内所有公交车(不包括牟平区公交公司所属车辆)都可用市民卡,还可在汽车总站、青年路汽车站、汽车南站和汽车西站买票乘车。
  在进行公用事业交费时,水费和有线电视费仅限芝罘区和莱山区客户,交电费仅限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和高新区,新奥燃气限烟台六区客户,移动、联通、电信通讯费面向烟台市所有客户。
  市民卡还可在烟台山景区、北极星钟表博物馆等景点购票,也可在只楚路、二马路等5个烟台石油加油站加油。
  此外,还可在南洪街、市府街等21个蓝白蒸包王快餐店就餐,可在部分金行、电影城、手机卖场等进行刷卡消费。
  据介绍,市民登录中国烟台门户网站,进入市民卡服务专区后,就能查看6区内都有哪些服务网点。目前,芝罘区共有97处市民卡服务点,莱山18处,福山19处,开发区17处,牟平7处,高新区1处。除了网上查询之外,也可拨打9600100咨询。
       本报记者 王永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