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超越
2015年0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邵一劭 
  都知道王羲之为一代书圣,也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诗序》为书法与文学艺术双璧。但是,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以至于光耀千秋的“兰亭序”文学艺术双璧,有着哪些“故实”、“借鉴与超越”,鲜为人知。
  中国的古典园林,曾有“南兰亭,北金谷”之说。地因人而名,人因文而著。历史上的金谷与兰亭,包括相生相誉的《金谷诗序》与《兰亭诗序》,实与一个王羲之和石崇密不可分。
  《兰亭诗序》者,包括作者,妇孺皆知;《金谷诗序》者,包括作者,知之者甚少。何为来哉?又,石崇者为何许人?
  石崇者,西晋富豪文学家。元康初年,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后历官太仆、征虏将军,累迁至侍中。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与王恺、羊璓奢靡相斗富,乃至赌胆杀人。终因旧与赵王司马伦心腹孙秀有隙,被诬为司马允同党,与潘岳、欧阳建一同被族诛,并没收其家产。
  石崇,一度在洛阳郊外的金山谷建造别墅,也是一座非常豪华的私家园林。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金谷园”。石崇的“穷奢极欲”与金谷园的“冠绝时辈”,在历史上都是有所记述的。石崇之《金谷诗序》,虽然其文字本身乏善可陈,书法亦不足称道,但是由于一代书圣王羲之一度借鉴,不失其为滥觞,所以也别有一番意味。
  原来是这样的:
  元康六年,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陆机等30位名士,以为文酒之会。其盛况可从石崇的《思归引》中窥见一斑:“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之后,石崇留下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存见于《世说新语·品藻》。
  半个多世纪后的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42人,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此一时彼一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石崇的《金谷诗序》成为鲜明的对比。作为清流的王羲之,同号为巨富的石崇,好似进行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历史较量,或者说就是一场后浪对于前浪的勇猛拍击。事实证明,王羲之的确是把石崇给拍到了历史的沙滩上。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仅靠物质财富堆砌的声名是靠不住的,艺术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只消稍稍地一夹击,它便轰然地坍塌啦。
  据《世说新语·企羡》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故石崇,甚有欣色。”对照两文,虽有某些相似的笔法,但其境界、其艺术成就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了。这里的“欣色”也正透出“书圣”王羲之的一派心声。王羲之不仅欣喜兰亭能踵金谷雅会的懿踪,尤其自信更能胜筹之。对此,王羲之显然是充满了十足的自信。至于《兰亭诗序》“诗内诗外”的功夫及其历史地位,唐代的孙过庭在他的《书谱》里面有所论述:“……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苏东坡甚至作过兰亭与金谷、逸少与季伦之比较:“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比季伦,逸少闻之甚喜。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也;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东坡题跋,右军斫脍图》)
  “繁华事散逐香尘”。以歌舞女乐、椒房画阁骄世的金谷园,现在早已不知去处,奢侈荒淫的石崇亦落得一个被人耻笑的结局。然而,兰亭因其清山秀水,“一觞一咏”闻名天下,《兰亭诗序》亦成为千古传诵的巅峰之作。
  石崇和王羲之皆为魏晋名人,一个是西晋时候的文学家,一个是东晋时候的书法家,前后相隔五十七年;又都同是出生于山东,一个出生在青州,一个出生在临沂。又因为都搞过雅集,都搞过文学艺术沙龙,都写过诗序,都是有名的美男子,所以很富于比较的意义。
  日而语乎?不可同日而语乎?
  笔者还想说,王羲之之于石崇,自是有所借鉴与超越;那么,活在当下的衮衮诸公,尤其是那些腰缠万贯而又财产来源不明的大小贪官、土豪,以及一堆一堆的书协主席、画院院长,从这石崇的身上,难道不也应该有所借鉴与超越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