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微创技术 无痛检查疾病
2015年0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正武,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山东省消化病介入诊疗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疾病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有一定造诣,熟练掌握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在食管、贲门狭窄的内镜治疗及消化道早癌的大粘膜切除(EMR)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性ERCP技术及空肠营养管的置放技术为广大胆、胰疾病患者的内镜微创治疗带来了福音。参编著作1部,参加科研课题3项。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专家门诊:星期二
  电话:6237418(门诊)6237419(病房) 6237532(胃镜室)
  检查消化系统疾病时,传统的检查方式因痛苦大,不少患者无法接受。本期空中诊室,我们邀请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杨正武,他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无创伤、无痛苦且诊疗效果良好的先进方式。
胶囊内镜适用范围广,是年老体弱和小肠疾病患者首选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为泰安市医学重点学科,该科是全省最早开展胃镜检查的科室之一,并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展了消化内镜直视静脉曲张套扎、食管扩张、粘膜切除等微创消化内镜技术,“消化内镜直视扩张置入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国广泛推广,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4年,消化内科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成功引进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先进的诊疗技术。
  “胶囊内镜应用范围很广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慢性腹痛、腹泻、消瘦,经上消化道内镜及结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临床疑为克罗恩病、肠结核、小肠肿瘤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尤其是大便变黑、大便带血或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且胃镜和肠镜没有发现病变的患者,都可以使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杨正武副主任说。
  和其它方式相比,胶囊内镜有其独特的优势,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这种方式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检查小肠疾病的首选方法。”杨正武补充道。
诊疗食管、胃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优势明显
  超声内镜是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重点开展的另一项诊疗技术。“超声内镜不同于普通胃镜,超声内镜的前端复加超声探头,探头随着胃镜送入胃腔内进行超声检测,可以辨别食管和胃全层病变的深度和性质。”杨正武副主任说,超声内镜有助于确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判断黏膜肿瘤能否在内镜下切除,用于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深度及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胃癌分期、胰腺疾病的诊断灵敏度高、安全性好。因此,超声内镜对食管、胃的隆起性病变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超声内镜的适用范围同样特别广泛,食管、胃、结直肠上的肿瘤(癌)、淋巴瘤的术前分期;粘膜下肿瘤、隆起的鉴别;巨大胃黏膜皱劈的诊断;肿瘤的术后随访;盆腔及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胰腺、胆囊病变,如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的术前判断;不确定的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病灶的鉴别诊断;胆总管可疑结石;后腹膜淋巴结活检;胰腺可疑恶性肿瘤的穿刺活检等都可以适用超声内镜。

诊疗消化系统疾病,微创是方向
  杨正武副主任介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发展,人才是根本,设备是保障,微创是方向。科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成绩卓著,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拥有泰安市规模较大的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富士公司最新一代电子超声内镜系统SU-8000和先进的0lympus 260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结肠镜系统,以及先进的胶囊内镜系统,为消化内镜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致力于以内镜检查和治疗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的开展,如消化道视扩张置管术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和瘘,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技术治疗胰胆管疾病,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内镜粘膜下挖除术治疗消化道局部黏膜病变和粘膜下病变,内镜下电凝电切和微波治疗各种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消化道肿瘤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杨正武副主任说,“总之,就是让创伤更轻,让痛苦更小,让效果更好,让治疗更有效。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自1976年童瑞田教授创办胃镜室以来,科室艰苦创业,逐渐发展壮大,2013年成为独立的消化内科,拥有固定床位48张,医护人员30余名。为泰安市医学重点学科,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消化内科在学科带头人泰医附院副书记胡建功教授、邵先玉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人才梯队合理的技术力量队伍。16名医生中,有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讲师4名,住院医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硕士10余人,出国学习归来者3人。
  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是消化内科的优势项目和特色。该科内镜直视扩张置管术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和瘘、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序贯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等多项临床研究,均经国内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食管静脉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成功开展了胰胆管疾病的内镜治疗——ERCP(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不用外科手术即可取出胆管结石,特别对梗阻性黄疸疗效显著,给广大胆道、胰腺病患者带来福音。常规内镜检查采用的色素内镜检查、NBI、FICE电子染色技术,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为ESD/EMR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超声内镜扇扫、环扫、腔道内小超声检查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的粘膜下占位及早癌患者及胆胰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电凝电切、尼龙圈套扎、氩气刀治疗各种消化道息肉,操作简便无手术痛苦。经皮胃造瘘(PEG)治疗因颅神经病变导致的吞咽不畅效果可靠。通过精湛的内镜治疗技术,尤其是胃肠道大息肉、双镜联合息肉治疗等技术的开展使许多消化系统疑难病症的治疗变得创伤轻、痛苦小、费用低、效果好,深受病人的欢迎。开展的胶囊内镜检查,为广大小肠疾病患者解决了困扰医生和患者多年的小肠诊断盲区问题,提高了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不全肠梗阻等疾病确诊率。经鼻胃镜、无痛内镜(即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内镜检查)的应用,提高了就诊患者的内镜检查依从性,特别对于儿童、年老体弱患者带来了福音。
  消化内科承担并完成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国家专利12项,发表论文192篇。
  电话:6230227(医生办公室) 6231506(护士站) 6237418(门诊) 6237532(胃镜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