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柳三居的闫剑平
沉浸在墨香画海的聋哑画家
2015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他的耳朵虽然不会听,但他的心灵会倾听;他的嘴巴虽然不会说,但他的作品会说话;他的家境虽然不富有,但他的内心很充盈……近日,记者在风和日丽的夏日清晨走近这位甸柳第三社区的聋哑画家——闫剑平,从他身上,领略什么是安静的力量。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若松
幼时生病发生意外 听力语言受影响成聋哑人
  宽松干净的白衬衫、洗得有些泛白的牛仔裤、腼腆温和的笑容,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内心的淡泊宁静,今年45岁的闫剑平看上去很年轻。
  闫剑平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乐观开朗,母亲知书达理,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本该和哥哥姐姐一样拥有天真烂漫童年的他,命运却在四五岁时,因为一次意外被无情地改写了。
  “我和她妈妈那会儿工作都很忙,有一次剑平感冒发烧打针,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落下了这么个病根。”说起当年的意外,闫剑平78岁的老父亲告诉记者,起初,家里人并没有察觉到剑平的听力及语言障碍问题,只是猜测可能是说话比较晚,直到后来愈发觉得不对劲,这才意识到有问题。
  发现闫剑平的病情之后,父母没少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但都没能奏效,眼看着到了入学的年纪,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他送到了聋哑学校。
自幼与书画结缘 让墨香在宣纸上尽情挥洒
  因为听力和语言的障碍,闫剑平小时候有些内向,但却十分乖巧懂事,用闫剑平父亲的话来说,就是从来不在外面惹是生非。
  到了聋哑学校之后,闫剑平的绘画天赋慢慢显现了出来。“经常自己坐在那里画,放学回家在屋里写完作业也画,过去一看画得确实有模有样的。”闫剑平的父亲说。
  就这样,闫剑平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与书画结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爱好愈发倾向于国画、书法,尤其喜欢花鸟画。
  在闫剑平和父亲在甸柳社区一起居住的家里,为了满足闫剑平对于书画的热爱,不足100平米的房子全家专门腾出靠阳台的一间,用作他的“工作室”,每天他都会在这里进行创作,而且闫剑平尤其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画画,经常不知不觉就画到了下半夜,房间内墙上都是他的习作。
  最近这半个月,闫剑平又在学习工笔画,而且非常痴迷,“我也挺佩服他,拿着笔很稳,而且画得非常仔细,可能就是有这个天分吧。”父亲说。
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主动请缨为创卫做贡献
  对书画多年的热爱和付出,除了给无声世界的闫剑平以掷地有声的力量支撑之外,也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肯定。他的画作曾被收入《中国残疾人美术家优秀作品集》,而他本人现在也是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采访中,闫剑平的父亲告诉记者,除了书画上的造诣之外,闫剑平让他非常骄傲的一点就是,闫剑平对公益很热心,助人为乐。
  “现在咱们济南不是创卫嘛,他听说后自己一个人主动承担了小区里18号楼3个单元的卫生,每天去查看有没有粘贴小广告,一旦发现就及时清理。”
  如今,人到中年的他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却十分充盈。和妻子组建的小家庭也和和美美,今年8岁的儿子很健康也很懂事,最近刚刚加入少先队。提到小孙子,闫剑平的父亲高兴地合不拢嘴,“知足常乐嘛,他自己挺知足,我也挺知足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