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开发运营领域,古城、古镇、古村落一直是极具特色的目的地。不过,各地在上马项目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同质化瓶颈,因此,挖掘特色主题,便成了古城镇开发与提升的关键。在经历以“古”为特色的初级观光阶段后,如今以“夜”为核心的休闲体验,已经成为古城镇旅游新的趋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命运走向两极化
由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和文化板块不同,中国各地形成了形态缤纷、风情各异的古城镇文化。古城镇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古城镇早已成为各地发展旅游的重要突破口。仅在山东,近年来就开发了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东昌府古城、东夷小镇等一批知名的古城镇,成为各地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仿古小镇,因为缺乏深厚底蕴和独特性,热闹一阵就沉寂了。盲目的建设与开发,不仅影响了古城镇形象,而且会浪费宝贵的土地和历史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实践证明,古城镇旅游开发具有较高的门槛,并非古建筑成规模、街市庭院完备,就会游人如织、大功告成。只有与自身的悠久历史、民俗文化相融合,设计出符合当地与时代特征的旅游产品,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尴尬境地。
活跃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古城镇肌理的一部分,也是提升其活力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古城镇的生态建设,不仅是环境绿化,而且要通过引入旅游功能,让古城镇变得有活力、有魅力,使古城镇在视觉上是多彩的,在精神上是快乐的,在体验上是丰富的。
用好当地的非遗资源,是一种容易实现的做法。相比国内其他被搬迁一空或者粉刷一新的“古城”,青州古城至今仍有超过2万原住民在古城内生活和工作,与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相得益彰,因此也被誉为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每天上午9点到11点,是李广武的表演时间。在搭档的配合下,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乐此不疲地表演着“扑蝴蝶”技艺。在青州古城的街巷里,像李广武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花毽、挫琴、八角鼓……每天有近百位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遗传承人在古城里免费为游客表演、展示。
为了激活古城的非遗生态,青州每年财政拨付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艺术团常态化展示展演。通过这种形式,当地“抢救”了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非遗惠民新模式,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同时,丰富了青州古城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
“夜态”提升人气
古城镇开发不仅要考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城市经营层面的管理与提升。在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和度假等基本功能业态的同时,需要不断深化发展节庆、消费、购物、娱乐和体验等新兴业态,通过业态尤其是“夜态”内容的丰富,提升古城镇吸引力。
根据携程发布的《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显示,随着文化加持夜游经济,古城镇、古村落正成为精彩夜生活的聚集地。
台儿庄古城为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丰富夜游产品差异性,增加与游客的互动性,欢乐杂技嘉年华、复兴广场的火龙钢花、千里走单骑酒吧、梦幻冰雪大世界、鲁南皮影戏、丁字街网红萨克斯、为时尚加码的青岛啤酒酒吧等项目,为游客夜游营造出传统与时尚兼具的氛围。
与此类似,以东昌府古城为主阵地,聊城市今年推出了“金秋音乐节”,演出形式包括戏曲、杂技、综艺、曲艺、小品、非遗展示等,各项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演出平均每场观众达1000人次,4次网络直播浏览量达280万人次。
“夜态”项目的拓展,有效解决了古城镇留住客人的难题。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为夜游古城镇增添了许多亮点,直接带动了文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