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5日讯(记者 王琳)近日,安徽省蒙城县气温已经降至10℃,但小辛集乡兴农绿巨人优质蔬菜种植基地的智能冬暖式拱棚内却温暖如春。据悉,这些冬暖式智能拱棚均采用“寿光模式”种植,从土壤管理、生产技术到采后初加工,都采用了“寿光技术”。如今,“寿光模式”已在全国26个省份落地开花,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在蒙城县小辛集乡兴农绿巨人优质蔬菜种植基地的智能冬暖式拱棚内,种植户王雪敏摘下一个个红灯笼似的西红柿。“西红柿品种是从寿光引进的,果形好、产量高,俺这三亩地,一天能摘上千斤,口感酸甜,咬一口全是‘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今年行情好,一个就卖一块多。”王雪敏说,她采用冬暖式智能拱棚、水肥一体化的“寿光模式”种植,产出的西红柿口感好、外形佳,订单供不应求,每亩产量约两万斤,除去本钱,净赚两万元左右。王雪敏大棚所在的种植基地,是“寿光市绿巨人农业科技”旗下的子公司“蒙城县兴农绿巨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产业园区,包括反季节设施蔬菜种植区、集约化育苗试验示范区、新品种试验种植区、科研培训区、冷链物流区等模块。
2019年5月出台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安徽全域纳入规划范围。同年9月,蒙城县与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成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蒙城兴农绿巨人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高洪新表示,该园区传承“寿光模式”,无论是日光温室、土壤管理,还是生产技术、采后初加工,都将“寿光模式”核心元素与蒙城特色农业高效融合。作为安徽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前,蒙城兴农绿巨人西红柿主要销往上海和南京的批发市场和超市,一天送货量约1.2万斤。
“寿光模式”在安徽蒙城的复制输出,已经从侧重输出产品、输出人才、输出技术,向输出标准、输出机制、输出体系方向转型升级。“跟寿光很多园区一样,蒙城园区的大棚里,智能硬件设备、先进农业设备都已成为‘标配’,农户们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控制施肥、浇水、通风。”高洪新介绍,产业园走的是高端农业路线,生产的蔬果有60%能达到一级果标准,80%的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预计年亩产效益达到5万元。
像安徽蒙城兴农绿巨人农业科技这样的子公司,寿光市绿巨人农业科技在全国有10家,同时在各地还建了7个农业园区。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生态农业观光园、智慧农业科技园的综合性农业企业,该公司进一步推广、深化和丰富了“寿光模式”的内涵。
在寿光,还有很多类似寿光市绿巨人农业科技这样的企业,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寿光模式”的传播也已遍及全国。据统计,每一分钟有8526公斤寿光蔬菜销往全球,“寿光模式”已在全国26个省份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