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不久了,想捐献遗体”追踪>>遗体捐献不是件容易事
登记的30人实捐仅两例
2012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9日讯(记者 马瑛) 11月7日,本报《我活不久了,想捐献遗体》曾报道过患直肠癌的于海滨临终想捐献遗体一事,引起社会关注。19日,记者从德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从有数据统计以来到现在,德州遗体捐献登记者有30名,实捐两例。
  “每一个捐献者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19日,德州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陈女士说。“她今年9月份去世的,89岁高龄,把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句简短的介绍勾起了陈主任对遗体捐献者张星南的回忆。据陈主任讲,张星南老人曾遭遇过迫害,平反后的她30年无偿扫大街、捡拾垃圾。多年来,她省吃俭用过着清淡的日子,死后只留下22元钱,却先后捐出20多万元用于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一生平凡的她2012年9月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她将自己捐给了医学事业。
  年仅25岁的林英浩于2010年去世,他是中南财经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回到宁津县。本打算自主创业的他不料被查出癌症,他的女朋友一直守护在他身边,林英浩去世后将自己的角膜捐献。红十字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起这段唯美的爱情时还一直称赞不已。
  记者从德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从有数据统计以来到现在,德州遗体捐献登记者有30名,实捐两例。截至目前,角膜捐献登记的志愿者共有11例,实捐6例,捐献角膜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7天。“这个小志愿者出生的时候有先心病,生命只有7天,可他的角膜却得到了更长的生命。”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器官捐献比较严格,到目前还没有人捐献器官。“在医院住院的病人不适合捐献器官,因为长期注射药物,肝脏和肾脏都已被药物污染,无法达到捐献标准。”工作人员解释,猝死和车祸身亡者适合捐献器官。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比较多,目前登记的志愿者达到6000多人了,越来越多人走到这个行列里面。”德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