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众利益诉求多元,意见表达活跃,要适应这些变化和需求,各地的政务微博还应当有更大的发展。只有直面网民、有一说一、不怕批评,政务微博才能赢得口碑,实现微博问政的目的。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山东省党政机构微博客账号数量在2012年出现爆炸式增长,由2011年的1139个猛增至2012年的16071个,排名由全国第十位升至第一位。(本报今日A07版)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政务管理。政务微博日渐活跃是近两年互联网上显而易见的事实,不只在山东,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5月,新浪发布的报告显示,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经达到7万余个,发博总数超过4000万条,被网友转评超2.1亿次。 政务微博涌现,是政府信息化的体现,源于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也得益于政府管理理念的改变。这两年,不少地方官员与时俱进,主动利用微博与民众互动,既倾听了民意,也促进了民生。这种示范带动了政务微博的发展和活跃。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注重利用微博发布重要信息,使群众及时了解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内容以及突发的公共事件。因为有了及时的、权威的信息发布,曾经肆虐网络的谣言和小道消息才逐渐失去了传播空间。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众利益诉求多元,意见表达活跃,要适应这些变化和需求,各地的政务微博还应当有更大的发展。 但是,民众在网络上也看到了,数量与日俱增的政务微博正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不少地方的政务微博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与民众缺少互动,更谈不上解决问题。这些微博在网络上很难吸引有活力的“粉丝”,甚至还有一些政务微博上线不久就成了“僵尸”。近日,“@沈阳环保”就因关闭评论,停止更新,“休眠”长达一个半月,被网友曝光和批评,经过舆论的“电击”之后,才重新恢复更新。 一些政务微博不能与民互动,首先是不愿互动,微博问政虽是潮流,但一些部门只是跟风而上,微博管理者还是抱着老观念,习惯于“正襟危坐”,放不下身段去倾听网络言论。其次是不敢互动,一些政务微博虽然对外代表部门形象,但是微博管理者可能只是部门基层人员,人微言轻,回答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更怕遇到敏感问题,索性“装聋作哑”。 网络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言论缺乏自律,确实容易出现极端倾向,但这不应成为政务微博闭目塞听的借口。面对网络言论的纷繁复杂,政务微博更应该积极地回应,以权威的信息和理性的观点平息个别人的偏激情绪,最终化解现实中的矛盾。去年2月,“@上海发布”曾经接到一位市民关于“癌症晚期父亲就医辗转无医院收治”的公开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很快通过“@上海发布”登载回信,表示“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使患者家人得到了宽慰。 现在,开通一个政务微博不难,难的是把它管理好。相关部门必须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更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量。事实证明,只有那些直面网民、有一说一、不怕批评的政务微博才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威信,实现了微博问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