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走进第一救助站 |
救助人员逐年递增暴露人手短缺问题 |
| |
- 2013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济宁6月19日讯(记者 晋森 通讯员 韩雪) 19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济宁市公安局、教育局、文明办、妇联等有关部门代表以及市民代表来到济宁市第一救助站进行参观。据了解,近年来济宁市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救助人员逐年增多,而面对众多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工作人员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 19日,济宁市各有关部门代表、市民代表走进市第一救助站,参观了宿舍、图书室、厨房等场所。参观中大家了解到,2011年以来,在公安、城管执法、司法等有关部门支持下,济宁市在569个公安派出所、警务室、城管部门的执法站点和城乡社区设立了救助点;同时在市、县城区的主要街道、商业街区、火汽车站等重点区域设立了146个救助引导牌。 去年,济宁市民政部门开展街面巡查救助1500余次,通过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护送返乡等方式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899人次,其中救治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等流浪乞讨病人218人次,接送返乡流浪乞讨人员670人次,帮助230名儿童告别流浪、回归家庭,使108名查找不到家庭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乞讨病人在救助机构、福利机构和定点医院得到妥善照料、治疗和安置。 采访中记者了解,目前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有工作人员8人,主要承担济宁城区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救助和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任务。然而随着市区范围的扩大,目前济宁第一救助站所负责的救助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市中区,还包括高新区、任城区等。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济宁市第一救助站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接听救助电话,遇到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时,一般至少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出去救助,加上在救助站值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有三个人值班,遇到特殊情况时,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在人员方面还需要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