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赵丽 汛期来了,我省要求各地立即开展“问题井盖”排查整治。井盖伤人一律由产权单位负责赔偿。所有窨井都要装防坠网,2015年所有井盖要“上户口”。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城市已安装防坠网,有的还在等通知(详见A07版)。 试想一下,好端端地走在路上,却被问题井盖伤了,难免要骂。为啥?井盖安装在道路或其他公共部位,它就不是个私人问题,管不好井盖,是管理部门失职失责。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汛期就井盖管理提出统一要求,既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之举,也让城市管理多了些标准和规范。 井盖就像城市的“毛孔”,数量多、分布广,平时不惹人注意,但一旦出问题,往往就是“坑人”的大事。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井盖伤人事故实在是不少,一听说这样的事故,民众是又恨又怕。恨的是,有些城市动辄大拆大建,对“面子”百般经营,对“里子”却马马虎虎不上心。怕的是,只要井盖存在安全隐患,那谁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尤其是雨季到来,井盖容易移位,危险系数升高,怎能不让人心生担忧!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一些城市也在采取为井盖买保险、加装防坠网等措施,不过,各地情况不同,有的地方管理水平有限,下的工夫也不够。现在我省为井盖管理设置统一的“硬杠杠”,个别想偷懒省事的地方可得好好想想了。 实事求是地说,因为点多面广,又牵涉到多个管理主体,井盖管理确实不是个简单的、容易出彩的工作,现实中,也常见出现问题多方推诿的现象。我省推出的井盖“上户口”、出现问题产权单位担责等措施,正是号准了脉后开出的良方。新规落地推行时很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让好事打了折扣,因此,配套措施还得跟上,尤其是要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强化执行力。 尽管有种种困难,但能把井盖管成什么样,说到底还是由态度和执行力决定。如果“雷声大雨点小”,就会让人空欢喜一场。现在良方已有,就看各级政府能否绷紧弦,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