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也要救女儿,哪怕还一辈子债”
母亲捐肾救尿毒症女儿
2014年05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孟娜为母亲按摩。  记者 梁越 摄
   本报记者 梁越 通讯员 常勇 李珊珊          
  刘吉霞是济阳县垛石镇田屯村的村民,如果没有女儿的这场病,41岁的她也许一辈子都过着平静的日子。然而女儿孟娜得了尿毒症后,这位质朴的母亲作出伟大的决定,将自己一个肾捐给女儿,从而给予了女儿第二次生命。
女儿突然患病父母为此揪心
  8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垛石镇田屯村,刚走进刘吉霞的家中,一阵刺鼻的酒精味扑面而来,随之则看到戴着口罩的孟娜。原本已进入立夏的天气,孟娜依旧穿着红色的棉服。母亲刘吉霞也应声而出,看到大家的到来苍白的脸上露出笑容。
  据刘吉霞介绍,女儿一直身体不错。在2011年偶尔出现呕吐、头疼现象,一开始家人没在意,“后来呕吐频率增加,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肾小球硬化症。”随后便一直服药,每次服用8种药,“吃药都是一把一把地吃。”
  “当时我们不想让孩子上学了,以养好身体为主。”刘吉
  霞说,可孟娜执意要上学,在休学一年后考入济阳县第一中学,在校期间她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然而学校的住宿生活一直让夫妻俩特别揪心。“她的忌口特别多,咸的、辣的、凉的,甚至很多作料都不能吃,哪怕在学校买张饼,也得买个馒头就着吃。”
  每天服用8种药当然也带给孟娜较大的心理负担。“每次开学我们包里带的都是苹果、牛奶这些好吃的,”孟娜的舍友小刘说,“而她的包里总是上学期间所必须服用的药物,每天晚上还要将第二天吃的药分好。”
  “整天吃这么多的药让女儿逐渐变得特别内向。”刘吉霞说,放假回到家经常跑到自己房间蒙上被子哭泣,每次开学前为其整理药片时也会不停流眼泪,“她特别想像同龄人一样健康,不想当药罐子。”
大爱母亲捐肾只为救活女儿
  连续3年一直以药为伴的孟娜在2013年寒假去医院复查,不幸检查出患上尿毒症,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犹如晴天霹雳。“当时都受不了了!”刘吉霞仿佛回到了当天,眼泪夺眶而出,那时女儿大哭起来,自己也哭成泪人。
  透析还是移植?两种选择摆在刘吉霞一家人面前,考虑到透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家人选择移植肾,然而肾源何在?
  为减轻女儿的心理负担,新学期开学时夫妻俩将女儿送到学校上学,两个人便偷偷去医院化验血型,看看有没有与女儿相配的肾源。幸运的是,母女俩配型成功,母亲身体健康,适合肾脏移植。
  “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把她救活!”刘吉霞说,既然把她带到这个世界,就要确保她像同龄人一样健康,享受应有的幸福。尽管移植肾后自己身体可能会变得虚弱,那也不后悔。
  2014年3月27日上午7时40分,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左肾被取出。随后,女儿又被推进手术室,母亲的左肾被植入女儿体内。11时左右,历时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母女俩被送进监护室。4月中旬母女俩出院回家休养。
  “女儿年龄小,身体恢复得比较快。”刘吉霞欣慰地说,现在一顿饭能吃4个鸡蛋炒的西红柿、1个馒头。而自己目前还不能做饭,连提水的力气也没有,一顿饭仅能吃下半个馒头,早晨、晚上吃容易消化的面条。
再难也要救女儿 哪怕还一辈子债
  女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然而巨额的外债却让这家人仍忧心忡忡。2011年孟娜被诊断为肾小球硬化症时,每个月的药费已高达3000元,加之两周一次的复查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父亲在外打工,一个月仅赚2000余元,母亲在家种地,还得照顾10周岁的小女儿。“每个月除去孟娜的医药费,家中基本没有剩余。”父亲孟庆利说,在查出孟娜患尿毒症前家中已欠款3万多元。
  孟娜移植肾的手术费高达十余万元,后续吃药、复查费用也相当高。“我们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一遍了。”刘吉霞说,孟娜的三个姑姑和两个哥哥凑了几万块钱,“再难也要救女儿,哪怕还一辈子债。”
  4月25日孟娜所就读的济阳县第一中学的老师和学生自发为其捐款17000余元,“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捐款能够为这个家庭带去一丝温暖和帮助。”校长范升平说,更希望她早日回到学校,考取理想的大学。
  同时,本报也号召社会好心人士为这个不幸的家庭献出您的一点爱心,让这个花季少女早日回到学校,并让她和同龄人一样努力学习,走进自己理想的大学。欢迎拨打爱心热线81172016,我们将第一时间将您的爱心传达给这个家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