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投递员王珍:
做出“80后”爱心使者风采
2014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珍在往邮车上放报纸。 本报记者 张建丽 摄
     本报记者 张建丽

  王珍是这批爱心使者中,唯一的一名“80后”,今年27岁。高中毕业后,她做过销售等多个工作,2009年在曹县侯集邮政支局从事邮政投递后,她坚持并安定下来。“感谢这份工作使我成长,我从内向不怎么说话,变得外向开朗。”王珍心怀感恩。

  尽职投递路
腼腆女孩在蜕变

  2009年5月25日,这天王珍记得特别清楚,因为这是她走上邮政投递岗位的第一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王珍在刚开始工作的第二个月就“遇上了事”。一位客户交钱订了一份种植养殖类的杂志,但杂志社发刊正好停了一段时间,客户非常不满意,最后对方说,不订了,非得要退钱。王珍二话不说自己掏腰包,把钱给了客户。刚退了不久,杂志社一连发过来好几期杂志。
  种植养殖类的杂志,王珍自己也用不上,她想了一个好办法。把这份杂志作为样报,随时带着去其他客户那里,看谁需要,就介绍给他们。
  这样一来,效果还不错,征订这份杂志的客户越来越多,而且那位退订的客户看过以后,也喜欢上了。王珍不计前嫌,把手中的几份样报送给了对方,还帮对方订好了下半年的杂志。
  就这样,王珍从工作刚开始时的腼腆女孩渐渐成长。在从事五年的投递工作中从没有发生一次客户有理由投诉。
看老人、陪孩子
她是“爱心使者”

  2009年5月份,第一次去侯集镇小楼子村投递时,王珍遇到一名退休教师。他叫马先提,是位残疾人,平时行动不便。每当给马先提投递报刊的时候,她就会陪老人聊上一会。渐渐就相互熟悉了,还经常顺便给马先提家捎带所需要的物品。
  王珍在投递过程中,了解了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并和孩子们有了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看到孩子们的时候,王珍心中感到酸酸的,因为孩子们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的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污垢。
  通过逐渐和他们沟通交流,王珍也就成了孩子们名副其实的爱心阿姨。孩子们都很听话,第一次见面时送给他们的日记本,全都按照王珍嘱咐的每人都写了一篇篇简短的日记,这件事更是加强了学校对王珍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想起去年给留守孩子王奇和智忆罗买蛋糕过生日的情景,王珍挺心酸。“他们呼地一下就把生日蛋糕吃完了。”她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们父母都不在身边,平时很难吃到生日蛋糕。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她愿意继续帮助他们完成这点小小的心愿。为了表示感谢,智忆罗的奶奶将自己家鹅下的蛋专门留着,积攒了20多个,非得送给王珍,这让她非常感动,“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大事,别人却会一直记着”。王珍说要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做出“80后”爱心使者的风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