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伯乐集镇伯乐集行政村探索旧村改造新模式
村民入股,做自己的“开发商”
2014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正在建设中的商贸城。本报记者 王保珠 摄
     伯乐天下尽知,而成武伯乐集行政村有20多年没有进行改造新建,道路不通,旧屋破烂不堪,这让当地村民意见很大。“按照我们的规划,要打造一个以伯乐为主题的旅游小镇,两三年来有2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陆续来视察完项目,最后都不了了之。”成武县伯乐集镇党委书记李帮峰说,有一家南方房地产开发商考察后,已经建起板房准备动工,可算来算去,觉得这个地方开发没有赚头,又走了,“农民入股,村委会牵头成立开发项目小组,这都是被逼出来的办法。”
  本报记者 王保珠
旧村开发,先让村民同意
  开发商不干的买卖,伯乐集村委决定要干,可是如何建、建设标准等问题随之而来。孙悬忠作为伯乐集村村委党支部书记,这个担子压在了他的身上。
  “伯乐集村旧村改造有着自己的特点,它本身拥有传统自然集市的优势,进行旧村改造,建设商住一体的商贸城,让村民参与建设直接受益。”孙悬忠说,他们村委班子经过调研后,首先召开党员大会,将规划向党员公布,得到一致赞成后,又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意见,“群众代表全部同意,随后又召开群众大会,99%的群众同意旧村改造,有了群众基础,减少了很多开发阻力。”
  在此基础上,伯乐集镇政府积极引导,帮助伯乐集村进行考察论证、设计图纸、制定总体规划,并组织伯乐集村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枣庄台儿庄、湖南凤凰古城等名城古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最终确定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建设,形成了与伯乐文化遥相呼应的格局。
  “让利于民,让村民参与到旧村开发当中,这是减少最大开发阻力的根本出发点。”孙悬忠说,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方式,积极发动村民以土地、房屋、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旧村改造开发,让村民成为开发的主体和受益人。
  伯乐集村村民李文忠一想到将拥有2套160平方米的新房,就乐得合不拢嘴。“我的房子是1981年盖的,下雨时漏雨很正常。”李文忠说,这次旧村改造,他们家10间旧瓦房190平方米左右,按照旧房换新房1:1.1,他能得到200多平方米新房,“3分地的院子,按照每亩7.5万元折价,折价2万多点,我又凑了7万多,用10万元作为一股,投到旧村改造项目。”
  伯乐集村旧村改造涉及到115户村民自留地和房屋。“涉及到村民房屋的,按照1:1.1进行回迁安置;而自留地、荒草地、林地、院落等其他占地,按照每亩7.5万元进行补偿。”伯乐集村主任李学芹告诉记者,土地补偿金不直接发放,而是作为股金入股参与旧村开发,“共有91户村民入股,募集资金2500万元,这也为撬动旧村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据了解,村民入股后可根据入股资金多少直接参与最后分红,也可把入股资金转化为购房款,直接按照回迁价格购买商品房。整个开发建设利润都由入股开发村民直接获得,既保障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又最大限度地使村民从中获利受益。
  “就像自己家建房一样,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从动员拆迁到拆迁完毕,仅仅用了半个月。”李学芹说,整个拆迁过程,村民竞相拆迁,没有出现“阻拆”,更没有出现“强拆”事件。
6人工程项目团队,没有任何报酬
  在建设过程中,伯乐集镇党委、政府协调村集体成立旧村改造指挥部(六个队每个队一名代表)和监事会(党员、村民代表),确保资金、账目、施工等透明管理、阳光操作。
  伯乐集村村民张武亮作为村民代表之一,他参与整个建设开发,“我们三个人主要负责砖瓦、沙子、石灰等进料监管,供货单据上必须有我们三人当中至少两个人签字后,拿着签字单再由主任签名,才能从银行中提出货款。”
  像张武亮三人负责建筑材料进货,还有六人专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管,还有三人负责仓库出料,孙悬忠和李学芹主要负责工程统筹和协调。“我们十六个人,都是旧村改造开发的股东之一,没有任何报酬。”张武亮说,村民代表就像盖自家的房子一样,非常用心,谁也不敢有小动作,这不但保障了工程质量,也保证了建设速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