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自己的观念图景
□东港区政府法制办董恂来
2014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生而为人,不能不时时需要面对外部世界。不过,人所感知和观察到的外部世界,并非是纯粹客观的存在自身,或者物自体,或者事物的全貌,而是经过主体选择和处理后的某种面相。
  我们在观察事物和进行判断时,不可能事先“清空”那些此前形成的若干观念和信念,包括成见与偏见,然后进入彻底无我无欲、完全不偏不倚的认识状态。可以说,某种心理预设,或者说某种先入之见,其实早已蛰伏于和占据了人的头脑,始终左右着我们的判断,使之与先前形成的那些观念和信念,包括成见与偏见,保持一致或发生吻合,并相互衔接,然后逐渐在心中构筑成关于外部世界的完整图像。各人安居或驻守于这些自我构筑的观念图景中,并在其引导和指示下,能够在观念上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秩序,怡然自得,然后据以处理和应对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一旦遇到挑战,我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竭力设法保卫这个观念图像,使之不被破坏,或者无视其暴露出来的明显破绽与漏洞,曲意弥合,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将其摒弃于视野之外,也不肯调整、修正或重构原有的观念图像。因为打破自己的观念图景是一个相当困难和痛苦的过程,它会使人出现思想混乱,发生心理困扰,受到精神折磨。
  这种处境,即使对于那些以探究客观事物著称的科学家,也无法避免,何况普通人。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今年1月31日有篇文章写道:“……科学家们只关注那些支持先入之见的证据。心理学家称之为‘确认偏向’:我们挑拣出那些可以印证已有观念的的信息,正如简·奥斯汀在《劝导》中所说:‘我们大概从一开头就有点偏见,基于这种偏见营造种种有利于它的情势。’”
  人人都离不开一个观念图景,都需要借助于某种观念图景的引导,都不得不生活在自己的观念图景中,概莫能外。区别在于,有些人,其观念图景同客观事物的吻合程度较高,而有些人则相反;还有些人,在某一方面的观念图景同客观事物的吻合程度较高,在另一方面则相反,而有些人正好又倒过来。人在某种时候,如果发现其观念图景同客观事物之间出现背离、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往往成为引发思想危机乃至精神危机的一个诱因。
  由于人无不囿于某种观念图景,所以有必要自觉认识到这一点,保持自省,免于自行封闭,画地为牢,以致沦为成见与偏见的囚徒,应当力求使之呈开放性,并随时准备加以修正与完善,使之最大限度地同客观事物相吻合。努力这么做,将会日益接近真理,并促成自我、他人与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