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4年的海尔,如今员工主力多为80后、90后。 孟敏 摄
(上接B01版)
人单合一
普通员工危机感增强
被推到改革前台的小微主们正在创新中发现自我价值,对于普通员工而言,一个新的模式“人单合一”正在改变他们曾经熟悉的工作流程。
在外界的解读中,“人单合一”是海尔“大裁员”的手术刀,不符合“人单合一”的,那就走人。“去年初海尔员工数量是8.6万人,年底减少至7万人,减员比例为18%,预计今年再减掉1万人。”在张瑞敏看来,这是海尔组织变革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必然的一步。
“这个‘人单合一’对我们的影响更直接一些。”海尔员工金利(化名)说,这个模式并非自今年启用,而是自2013年就开始在海尔内部试用。对于海尔最普通的员工来说,小微、人单合一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与机遇,还有紧张与不安。
36岁的金利在海尔工作了8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小微与人单合一给他带来的变化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明显,但他的心理危机感却明显上升。
所谓的“单”,其实就是一个工作目标。公司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特性给每个人制定“单”,全部完成了就拿100%的薪水;完成七成就拿70%的薪水;超额完成,薪水也会相应提高。
“最近变化比较明显,上个月只拿了90%的工资,最差的时候工资只有80%。”金利说,这是目前他看来人单合一对他的较大影响,一些做销售的同事影响更大些,收入变化也更大,有些人甚至薪水减少到60%。
近一年时间里,金利拿到全部薪酬的时间只有5个月左右,其它时间薪酬待遇都在90%、80%左右,这让他充满了危机感,“说不准哪一天我也会离职。”
看着企业内部的报刊,5月份整个海尔集团解约144人数字让他心里很不舒服,虽然金利所在小微平台中的员工至今没有一人离职,但他心里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与金利一样,刚到海尔工作一年的员工孔祥发现自己上个月的薪水降低了不少,他开始考虑换种方式生活。
在人单合一与小微平台的改革与试用中,不止金利一人存在这一状况,很多员工都与金利有着相同的感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员工的薪水都减少了,一般下降两成左右,只有一些业绩较突出的小微平台主收入有所增加。大多数员工已经开始习惯这种改变方式,但也有少数员工认为,这只是一种辞退员工的手段。
他面对的
不是谷歌的工程师
进出海尔厂区,记者注意到,这个成立于1984年、拥有7万多员工的重型制造企业,进进出出的员工多是年轻人。海尔公关人员也介绍说,80后、90后现在是公司的主力。
“我们最看重机会公平、结果公平。”一个80后的员工说了自己的心声,公平竞争对年轻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机会。
在海尔内部,员工拥有发声平台,比如网上社区、公司论坛等。同时,公司还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并举办过创业创客大赛。
初步接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海尔年轻人的成熟谨慎。“这里还是有成长空间的,如果你努力做好,公司不会随便就把你辞退了。”研发部一位员工说,他在这里工作了10年,现在月薪七八千,并加入了一个小微中,准备和这个小微一起寻找成长的新空间。
相比留在海尔的员工的谨慎,离开海尔的员工慎之又慎。记者联系一个离开的中层,这位中层来自于海尔销售部门,不过他拒绝发表任何声音。
这个老牌企业欲通过“裁员一万中层”让一条命变成千条命,这能否给年轻员工足够的新空间?
“其实,海尔一直在变革。”上述这位80后员工说,公司的老总很注重思考管理问题,他们这些80后员工,也经常从网上看一些关于海尔的文章,他还把14日张瑞敏在沃顿的讲话从网上找来看。那么多写海尔的,他觉得,郝亚洲就很了解海尔。
这个被海尔80后员工看重的郝亚洲,是一位活跃在虎嗅网等当红商业资讯网站的独立商业评论作者。他在《也说张瑞敏和任正非》中曾说,张瑞敏不是海尔厂的厂长,而是一个为制造业寻找未来的企业家。很多时候,他需要扎实的理论来开导自己的员工。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变革。
“听张瑞敏讲话的人都有一个感觉,跟在大学课堂一样,他旁征博引、思路清晰。很多时候,一个理论要强调多次。后来我想了一下原因,他面对的不是谷歌的工程师,而是一群正在努力从流水线往互联网里面跨越的生产者。”郝亚洲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