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怎么买,才能赚着钱
长短期要搭配,选定之后少变动
2015年03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市民在银行中购买理财产品。
文/片 本报记者 姜宁
投资者在了解了民间理财的风险之后,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呢?
理财收益高于储蓄,但只能到期支取
10日一大早,退休在家的陈大妈就来到银行,她想买点理财产品。“工作人员跟我说,理财产品既不保本,又是浮动收益。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这样可能连本都不保,那还不如存定期。”
青岛银行零售业务部经理杨军解释,一些老年客户常常会把理财产品和储蓄混为一谈。“以前各家银行都说理财产品是保本固定收益,但是别家银行出了一系列理财纠纷后,都改口叫预期年化收益率了。”杨军说,虽然是预期,虽然不保本,但现在的理财产品基本都能维持在同期定期存款收益以上的回报率。
“存在比储蓄更大的风险,确实是理财产品的一个弱点。同时,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宋玮说。“但是现在理财产品,特别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安全性和回报性都是各种理财产品中最好的,就算投资亏本了,银行也会自己给补上这个差额。”
此外,买了理财产品之后,一般是不能提前支取的。“不看产品说明书,本来买了一年的理财产品,非要在半年或者3个月取走的客户太多了。”中国银行财富经理郭梅说,对这种情况,他们也没办法,理财产品流动性低,定期存款不到期支取还可以按照活期存款的利息支取,而理财产品不到期,根本取不出来。
产品长短期搭配 买后尽量少变动
“别家的利率高,我为啥不能去别家买理财产品呢?我们能多赚点为啥不赚?”上个月,刚在一家国有银行买了理财产品的王女士,听说另外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给出的理财收益率高,因为还没起息,就果断退掉前者,“转向”高息的后者。
对这种事,各家国有银行已经司空见惯。因为每款理财产品都有几天的起息期,结束后还有几天的到账期,如果市民买了一个月的理财产品,那大概要有一个周左右的“空档期”是没有利息的,如果频繁“跳动”,不会获得很好的收益,算一算,和定期存款收益差别不大。
怎样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根据各家银行的大客户服务经验来看,长短期搭配这一经验,值得普通投资者借鉴学习。“虽然现在一些银行还在发售6%以上收益率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但是随着年终揽储的结束,商业银行的理财收益率将降到5%以下的理性区间内。而下一次商业银行大幅度提高理财收益率会等到12月。所以,市民现在选择一份中长期理财产品比较合算。而目前有些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依然较高,投资者不妨长短期产品搭配起来买,确保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杨军说。
买理财,读懂说明书很关键
说起自己买信托产品的故事来,正在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李先生是一把辛酸泪。“当时买得比较早,2007年股市比较好的时候,在大盘4000多点的时候买进了一些,大盘涨到6000多点时,我的本金翻了倍,银行理财经理都劝我退出来,但是当时太贪心了,想再赚点,谁知,没多久,连本钱都没了。”经历了从暴涨到暴跌洗礼的李先生说,因为风险太大,普通投资者最好少碰信托产品,买点稳妥的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就行。
“岂止是少碰,我感觉,信托理财产品一般投资者还是不碰为好。”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只有那些在银行通过正常程序贷不出钱的企业,才会找信托公司发行产品融资,但是信托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大概都会在10%左右,加上信托公司的中介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银行的代销费、业务员的销售提成,一款信托产品的成本就要达到20%。“你认为企业能赚得回来吗?现在虽然没有出事,那是因为信托产品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还不到时候罢了。”
此外,很多理财产品之所以会出现纠纷,是因为投资者在买理财产品时,没有读懂产品说明书,没有搞清楚各项条款。投资者购买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时都要好好阅读说明书中的资金投向问题,以及相关终止细则——尤其看清楚理财产品不到期的终止权是掌握在银行手中还是投资者手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