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孩子写好作文
新泰青云街道明珠实验学校牛红伟老师
2015年03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孩子把作文写好,这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分数不高或老师批语不佳,便为之苦恼。他们或埋怨孩子不用心写作,或埋怨孩子不是写作的材料,有的家长则埋怨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等等。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怎样才能让孩子写好作文?
一、激发兴趣,积累素材。
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积累素材。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老师可介绍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新鲜事及社会见闻等,尽可能讲得情结完整、生动有趣,并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哪一类作文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简要地记下来。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的素材,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切忌一曝十寒。
二、勤于读书,大量阅读。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范文,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外阅读,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三、创设情景,指导写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可胡编乱造。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往往教师布置下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这就陷入了僵局。这时,必须得想方设法融化“冰点”。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 “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如在写“第一次___”的写作练习中,我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说说第一次干某件事情时,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认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是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并有意识的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就能自觉、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