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味道——
让味蕾和心灵沉醉的莱芜糕果
2015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2日讯(记者 陈静) 有一种味道与家有关,它藏在你的心中,承载了儿时的记忆,一股香醇就可以让你陷入沉思,这就是莱芜糕果,它可以诠释家和年的味道。请家堂是莱芜的年俗之一,糕果就是家堂桌上常见的食物,而且它还是婚宴上的甜点。
  许氏糕果在莱芜市羊里镇小有名气,家住许家洼村的许其星是许氏糕果的传承人。如今,许其星已经84岁,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再做糕果,但是他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和儿媳。“民国初年许氏糕果的首创人就开始制作糕果,那时候还有自己的门市,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瑞生号,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停止了生意。”许其星的儿子许家荣告诉记者,他父亲从1981年开始做糕果并到集上去卖,当时他去过仪封集、陶镇集、羊里集,在十里八村都小有名气,过年或者是谁家有喜事都会选择他家的糕果。
  一小块糕果吃起来香甜,但做起来却很费事。“做糕果蒸面很重要,这也是最费时间的一道工序。”记者带着种种疑问,请教了许其星的儿媳李荣英,她告诉记者她制作糕果采用的最原始的方法——用笼屉蒸面,每次蒸50斤面,需要两个半小时,在蒸面的时候要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样做出来的糕果味道才纯正,蒸出的面呈块状,需趁热用走锤碾开。
  李荣英掀开家中的瓮,里面存放了昨天蒸的面。“面提前蒸好,这样要是有人来买,我就能直接做了。”说完,李荣英就把称好的面倒在了案板上,然后倒入适量花生油进行搅拌,此时面粉由白色变成了淡淡的金黄色。
  趁着金黄色的面在案板上晾着的功夫,李荣英又抓起一把青红丝切了起来。把切好的青红丝、一定比例的白砂糖掺在面粉里,李荣英就把活好的面粉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模具里,用平板把面粉铺平,再用墩头进行按压,按压好以后再把最上面铺上一层面糖,再进行按压,来回几次后,再用刀进行切块。李荣英说:“这个时候糕果很软,切的时候得特别小心,要不就切坏了。”
  切好的糕果码好,一层12块,一共是4层,用白纸包起来,每包1斤。以前,莱芜有8人成席的传统,一包糕果正好够8个人食用。记者也经不过美味的诱惑,试吃了刚刚制作完成的糕果,糕果还没入口,就闻见一股扑鼻的花生香味,糕果入口即化,小麦和糖的味道通过味蕾蔓延到全身的各个毛孔,更甜到了心中,勾起儿时无尽的回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