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自贸区,加强与日韩合作
青岛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发展临海对外贸易
2015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6月17日讯(记者 姜宁) 中澳自贸协定日前正式签署,17日,青岛市商务局出台方案,决定利用国家自贸区网络布局,借助青岛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日韩澳等地的贸易投资合作,打造对外贸易合作新亮点。 
  当前,青岛已经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十多个城市结成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关于实施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促进行动计划》,青岛市政府要求未来尽量将青岛列入中日韩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中,积极争取将中韩创新产业园列入中韩两国的重点合作园区,推动园区建设合作。 
  根据方案,青岛市商务局将协调推进中韩复合新城等中韩创新产业园重点龙头项目建设,推进胶州开发区中韩合作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引导支持各省级开发区确定与韩国产业的合作方向和目标,集中建设以高端龙头项目为中心,特色产业聚集的产业园。探讨推进西海岸新区鲁韩跨境投资创新政策试验区。 
  去年,青岛在新加坡、韩国釜山建立了工商中心。今年将推动与韩国昌原、日本札幌、北九州等地签署经济合作伙伴城市谅解备忘录。
  未来,青岛还将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布局推进产业转移、资源能源开发、国际承包工程、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等“走出去”重点项目,推进青岛企业到韩国国家食品产业园、济州岛、印尼、新加坡等地的投资项目,建设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农业合作、商贸物流“四大基地”。积极服务青岛企业采取“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参股、股权置换、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等方式到境外投资合作,并加快推进柬埔寨、巴基斯坦产业园建设。 
  方案中,青岛把与日本韩国的经贸交流合作放到了突出位置,重点强调扩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日韩的开放水平,选择文化、卫生医疗、养老、电子商务、跨境物流、金融为突破口,开展前期调研,摸清情况,提出扩大开放的行动方案。深化与韩国文化影视领域合作,发展文化贸易。此外还将加强与日本医疗、养老领域合作,引进先进养老产业技术发展颐养产业。以韩国、日本前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开展多种方式投资促进,收集推进一批蓝色经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
中澳贸易迎新机遇
  截至2015年4月,澳大利亚累计在青投资项目347个,合同外资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分别占历年总量的1.39%、1.27%、1.09%。青岛累计核准对澳大利亚投资项目24个,核准项目总投资额5654.5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550.4万美元。 
  去年,青岛与澳大利亚贸易总额45.4亿美元。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同比下降15.3%,占全市出口2.4%;进口34.2亿美元,同比下降16.9%,占全市进口10.1%。2015年1-4月,青岛与澳大利亚贸易总额10.7亿美元。其中,出口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4.6%;进口6.61亿美元,同比下降57.1 %,青岛出口澳大利亚的主要商品是:机械设备、服装、金属制品、运输工具、纺织品等。青岛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主要商品是:铁矿砂、棉花、氧化铝、粮食、铝锭及铝材等。  
  “中澳正式签署自贸协定,青岛与澳大利亚发展经贸关系迎来新机遇。”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说,中澳FTA的签署及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便利化安排,将对青岛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青岛市将在地方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三个方面提升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发展水平。 
  目前,澳大利亚是中国海外投资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目的地。青岛企业也十分青睐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和市场环境。海尔、海信、青啤、汉缆等企业已经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投资。青岛市将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大对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食品加工、葡萄酒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引进澳大利亚优势企业,推动产业交流和转型升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