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加早班晚上加晚班,孩子不理解——
“爸爸为什么天天不回家”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玄飞工作照。 槐荫交警供图
     42岁的中队长王玄飞走了。就在当天傍晚,他执勤上岗前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问:“妈妈正在做晚饭,你还回来吃吗?”王玄飞说不回去吃了,晚上要带队执行夜查任务。这是他和儿子的最后一次通话。当日21时8分,王玄飞永远停止了呼吸。
  办公桌的日记本上,12月8日,王玄飞写着:一、早汇报,下面罗列着出勤民警的人数、执法业务数量和“信号设施正常”几个字,紧挨着这些数字,王玄飞用清晰的字迹写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数字“二、”,但关于要记录的第二项工作内容却再也无法填充。
  本报记者 张泰来 王兴飞    

“他也许是太累了”
  王玄飞所在的西外环中队,距离他因公殉职的地点只有不到三公里。他的办公室在一楼南侧一间房间里。8日,王玄飞就是从这间办公室出发,到北园高架执勤,生命的年轮永远停在了42岁。
  “他是我见过的工作最认真的人。”西外环中队副中队长徐立刚的眼袋肿得老大。“我俩都是军转过来的,2006年12月一起报的到,他能干,中队长全是凭着个人能力。”说起王玄飞的离去,徐立刚忍不住哽咽,“他也许是太累了。”
  事实上,上班的王玄飞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或巡逻、或执勤、或救助。他还要回中队安排任务、带队巡逻。
  同事们清楚记得他事故当天的工作足迹:早上5点半就到岗带队对辖区的小面包超员进行查缉,7点巡查辖区交通设施和流量情况,8点左右回到中队,吃完早饭与民警一起办理辖区黄标车淘汰业务。“中午他只喝了一杯茶就带着民警查处酒驾。”西外环中队教导员侯祥海说,下午3点半,王玄飞才回到中队,喝了一杯水后,又出去了,“后来才知道是去联系沿街单位,谈非法占用停车位的问题。”侯祥海说,王玄飞回到中队已到下午5点,这时,他们俩进行了最后一次交谈。说话的内容还是关于工作。之后王玄飞带着3名辅警上路执勤,途中发现幸福路拥堵,他分派了两名辅警留下疏导,带着另一名辅警赶到了出事的高架下桥口,执勤时,他“站在了最前面”。
  紧挨王玄飞办公桌的窗台上放着半瓶红花油,侯祥海说交警关节容易出毛病,站岗久了,腿酸腿疼常见,红花油就是王玄飞用来缓解疼痛的。
终日忙碌在道路上
  西外环中队辖区包括匡山、美里湖、吴家堡三个办事处,道路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几乎上班的每一天王玄飞都会巡查一遍,随时掌握辖区信号设施、护栏设备缺损情况。
  “我和他一个办公室,但现在想想同时在办公室办公的时候真少。”中队教导员侯祥海说话不多,作为中队的两个领头羊,两人的工作多有交接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中队楼前的空地上、警车里和肇事处理中队的食堂中。西外环辖区位处西郊城乡接合部,超载、酒驾、大货车违法情况比较常见。这就决定了民警要经常早起加班查超员,又要在晚上加班查处酒驾和大货车违法,类似活动都是王玄飞带队。
  “早上5点半加班,晚上查酒驾一般都要查到凌晨两三点,只要是家里没有急事,王队都是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徐立刚说。查处违法,巡逻、联系沿街单位,王玄飞在道路上有干不完的工作,办公室似乎注定与他无缘,以至于连坐在对面的教导员也很少跟他在室内相见。
“不靠谱的爸爸”
  不算巧合的巧合是,王玄飞一家三口租住在八一立交桥附近,而肇事女司机也恰是从八一立交桥附近的单位开车上路,然而王玄飞再也回不了家了。
  “他的老婆没有工作,13岁的儿子上初二。”10日上午,侯祥海从放满花圈的王玄飞家里出来,一脸沉重。“他的妻子到现在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哭累了就闭着眼睛喊‘你回来了’。”
  王玄飞住院抢救被宣告病危,槐荫交警大队连夜派人开车赶到日照莒县的老家将70多岁高龄的两位老人接了过来。而老人来到济南看到的只是儿子冰冷的遗体,母亲当场昏厥,父亲颤抖不止。
  “他的公休假有15个工作日,算上周末有小三周,去年一天都没休。”侯祥海说,如果不是老人患病,王玄飞甚至都不会休公休假,今年的公休假也只休了7天。
  事实上,“早上加早班”、“晚上加晚班”成了王玄飞一直以来的工作状态。在孩子眼里,王玄飞成了“不靠谱的爸爸”。“早上摸黑出门、晚上凌晨回家,他的孩子就问他为什么天天都不回家,弄得他哭笑不得。”侯祥海说,孩子的班主任前不久曾告诉王玄飞孩子成绩下滑,但王玄飞再也没机会为儿子鼓劲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