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警察情结
辅警乔传举从普通青年蜕变成业务骨干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月26日,乔传举(前排左)和队友们正在进行维稳处突演练。
     从天不怕地不怕的社会混迹青年,到高新区公安分局应急救援大队三中队的副队长,如今29岁的乔传举再回忆起当年,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7年时间,乔传举如何从父亲眼中的“二流子”转变成高新公安的业务骨干?近日,记者走进高新区公安分局应急救援大队,听乔传举讲他的故事。

  本报记者 高慧慧            
入列高新区应急救援大队
  不少人经常会在处置暴恐以及应急救援等场面,看到一些头戴钢盔、手拿警棍和盾牌的警察。其实这些警察与普通警察还有区别,他们通常被称为应急救援大队。乔传举就是高新区公安分局应急救援大队的一员。
  2008年6月,济南高新区公安分局应急救援大队成立,同时面向社会招聘辅警。这一年,乔传举22岁。已在外地打工多年的乔传举,得知招聘消息后打算回老家试一试。
  乔传举的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农民,踏实、勤奋、付出,这些都是父母一直要求他的,然而年少时的乔传举却狂放不羁,经常惹父母不高兴,他的表现甚至被父亲形容为混迹社会的“二流子”。
  其实,乔传举所受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失效,他一直有种“警察情结”,即使外出打工,他仍旧羡慕身着制服的军人。上天作美,经过严格的体能测试、笔试、面试,乔传举如愿成为高新区公安分局应急救援大队的一员。这个新的职业身份,也算完成了乔传举的一个心愿。

经历7年的半军事化管理
  在高新区公安分局应急救援大队,进行巡逻防范、维稳处突、片区大型活动安保与执勤是三大工作任务。回忆起刚进入高新区应急救援大队的情景,乔传举说,从一进大队,这便开启了他半军事化管理下的生活。
  “作为应急救援大队的一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乔传举说,来应急救援大队之前自己是社会青年,懒散惯了,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着,一来大队,第一感觉很不适应。虽然不适应,但乔传举却很喜欢这种工作氛围,随着和同事的慢慢接触,乔传举说,团队意识让他开始慢慢地进入角色,仅仅2个月之后,乔传举便成为大队中9名班长中的一名。
  在高新区应急救援大队,一日生活制度要和部队上几乎一样,每天6点半起床,组织出早操,早操的内容有队列、擒敌拳、盾牌操。早操结束后,7点20分吃饭,8点各中队长安排一天的工作……“我们和部队唯一的区别是有休班,连续4昼夜值班后,可以休息两天。”乔传举说,每天都是24小时备勤,队友们也都是住在大队宿舍,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虽然比较高压,但却能使自己不断高规格地自我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如今,乔传举已经是高新区应急救援大队三中队的副中队长了,这已经算是辅警中较高的职位了。
  “巡逻防范方面,维持街道的治安秩序,帮助无援的人,配合民警的工作;维稳处突方面,处理突发事件,配合公安系统维持现场秩序;大型活动安保和执勤方面,保证会展中心的安保。”乔传举说,像平时巡逻,必须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车。
  当天乔传举的任务有很多,“配合国土资源局到孙村片区整治石料厂的任务,会展中心展会的任务,管委会执勤任务,已经派出4辆巡逻车,巡逻时网格化模式。”乔传举向记者一一列举起当天的工作。
  因为凌晨出任务的情况比较多,乔传举在睡眠方面有些神经衰弱。“晚上1点前根本睡不着。”乔传举说,通常都是想想一天的工作情况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即便是休班,他也并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他说,这是生物钟自动养成。
  由于工作比较辛苦,乔传举的姐夫经常会劝他辞了工作,跟着自己干工程,但乔传举一直没同意。在乔传举眼中,虽然说“人民公安为人民”这句话,猛地一听觉得有些空洞,但这却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内在价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