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厂防砂新技术促生产增效
绕丝防砂平均占井周期缩短1.2天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尹永华刘超王鑫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以来,孤东采油厂绕丝防砂平均占井周期由原来的平均4.3天减少至3.1天,缩短了1.2天。这得益于该采油厂技术人员研制的快速拔绕系列技术。该技术应用作业生产后,实现了对封上采下井、套变井、以及常规绕丝防砂井的全覆盖。
  据了解,孤东油田作为国内出砂严重的油田之一,引进推广绕丝机械防砂工艺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该工艺是通过在套管和绕丝之间建立的一道“人工挡砂屏障”,阻止地层出砂进入井筒。凭借工艺可靠、操作简单、防砂效果好等优点,该工艺已成为孤东采油厂中首选防砂技术,为采油厂的原油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优点突出,但弊端也很明显。”孤东采油厂井下作业首席技师林维民说,在油井后续生产维护中,有时需要对井下绕丝进行更换,因为充填砂埋住绕丝形成砂卡,这道原先起到防砂作用的“挡砂屏障”,就成了制约施工的难点。
  “就像人的腿陷在泥地里,想拔出来就会很费劲。同样,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绕丝被充填砂埋在碗口大的套管中,想要拔出来就需要更大的力量,这个力小则30吨,大则可以达到60吨。”林维民用了很形象的说法进行讲解。
  据介绍,目前孤东采油厂作业小修设备中,普遍配备的井架载荷是40吨,而一般井内的油管重量就有十一二吨,这样一来,在井架承重的安全范围内,能够施加到井内绕丝的力量非常有限,捞绕这道普通的工序也成为制约生产的一道屏障。
  “捞出井下绕丝组进行更换才能让停产的油井正常生产,小修设备施工能力的短板很明显,拔绕解卡少则一天,多则数天,更甚者是小修设备无法施工需要交大修处理。抛开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不算,油井多停产一天就会损失一天的产量。”林维民说。
  近年来,虽然孤东采油厂通过学习大修处理复杂井下情况的思路、工艺,再将大修工艺技术同小修设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的“倒套冲捞”处理井下绕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小修设备的作业能力,但工序复杂、占井周期长的弊端依然明显。
  2013年孤东采油厂绕丝打捞平均占井周期仍高达4.3天,约占绕丝防砂平均占井周期的35%,且有15口井因拔绕不成功而交大修处理,绕丝打捞已经成为限制作业生产提速提效的主要瓶颈。
  转机出现在2014年,孤东采油厂技术人员创造性地提出利用逆向充填管柱底部开关,拔绕前,先下入插头打开开关,反洗出筛套环空充填砂,减小拔绕负荷。这一设想的提出,不仅实现了逆向充填绕丝管柱的快速打捞,也为套变井绕丝防砂提供了思路。
  原来,套变井绕丝打捞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以往,套变井防砂80%的难度都在绕丝打捞。现在,我们在套变井中应用逆向充填绕丝防砂工艺,不仅大大降低了绕丝打捞难度,还能提高增油效果。”林维民介绍道。
  统计数据显示,套变井中,常规防砂工艺绕丝打捞平均占井周期达6天,而逆向充填工艺平均只需2天。
  然而,逆向充填防砂工艺成本相对较高,常规高压充填防砂工艺仍是主流的绕丝防砂办法,占绕丝防砂井的50%以上。如何实现此类井的快速拔绕是作业生产提速提效的关键。
  为此,孤东采油厂技术人员进行了刻苦攻关,并巧妙地借鉴逆向充填防砂工艺原理,研制出绕丝打捞一次完成工艺技术,实现了快速拔绕技术的新突破。“主要是将常规绕丝防砂管柱底部的普通丝堵更换为质地相对较软的铜芯丝堵,并设计了专用钻头和捞矛,需拔绕时,下入带有钻头和捞矛的钻通、洗砂、打捞集成管柱,钻开铜芯丝堵,循环洗井,洗出筛套环空充填砂后,再下放管柱,利用专用捞矛打捞绕丝管柱,最快只需1道工序就可打捞出绕丝管柱。”林维民对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林维民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采油厂每年的防砂井大约在600口左右,如果绕丝防砂井均采用快速拔绕系列技术,采油厂每年可节省工序一千多道,相当于2台动力的工作量。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作业成本,效益巨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