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指数爆表8小时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升至Ⅰ级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月10日,德州实验小学的很多学生戴着口罩走出校园,放学回家。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报12月10日讯(记者 刘振) 10日,天空中的雾霾依旧没有消散,德州空气质量指数(AQI)再度爆表,部分时段PM2.5浓度超标7倍多,能见度不足300米,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色空间”里。上午10时,德州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红色预警,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临时停课等措施。
  10日清晨一大早,严重的雾霾封锁了整个市区,路上车辆打着双闪减速慢行。当天气质着实令人忧,从10日0时直至10日7时,德州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到500处于爆表状态,爆表时间高达8个小时,多个时段气质排名在全省处于最后一位。空气污染物PM2.5浓度最高值达558微克/立方米,超标7倍多。空气能见度也是非常糟糕,比如当日上午8时的空气能见度为0.3km,排名全省倒数第二位。
  据了解,12月8日18时,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黄色)提升为Ⅱ级(橙色)后,空气质量仍无明显改善,依据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决定从12月10日10时起,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橙色)提升为Ⅰ级(红色)。在现已施行的应急减排措施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1、主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2、停止所有大型户外活动。3、停止除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之外的一切生产活动;中小学、幼儿园临时停课。
  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本次重污染过程是不利气象条件与多种污染源排放共同作用,导致污染物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从气象因素看,德州及京津冀地区近日处于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从污染物的排放来源上看,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按贡献依次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源、扬尘和其他。其中燃煤污染物主要来自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排放。机动车排放包括汽油车排放和柴油车排放,汽油车保有量巨大,在静稳条件下对城区贡献明显;柴油车则单车排放量大,一次颗粒物排放显著。工业源则主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和建材等主要工业过程。
  根据山东省环保厅网站预测,12月11日,鲁西北东部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100,空气质量为优良等级。鲁西北西部空气质量为轻中度污染等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