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冠深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蓊斋语语】 论者有谓:这首诗作于贞元三载(787年),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照科场考试的要求,诗作须起承转合分明、对仗工整。因为束缚严,所以少佳构。而这首诗却把古原春色和离别情怀融为一体,情景辉映,不同凡响。尤其“野火”、“春风”两句,更是格外精彩,寓有深刻哲理。 人们之所以喜爱蕴含哲理的诗句,当然是因为这样的诗句对认识社会、人生等富有启迪意义。或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的启迪意义何在?用一句话说,我以为就是教人想到“根”的极端重要性。 如众所知,入秋草枯以后,是很容易燃烧的。但容易燃烧的是草的茎和叶,烧不了的是扎在地下的根。正是因为有根扎在地下,所以春风吹而又生。人们赞叹草的强大生命力,草的强大生命力则来源于扎在地下的根。 草是这样,人也如此。在我的农村老家,乡亲父老评判人物,常好说这样的话:谁谁脚底下有根,有出息,可交往;谁谁脚底下没根,立不住,不可交。诸如此类。乡亲父老眼里的所谓“脚底下有根”,主要着眼于品德,即忠厚老实,正道直行,让人信得过。所谓“脚底下没根”,即藏奸耍滑,唯利是图,“撒一筐漏一篮子”,让人信不过。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引用过一副对联,批评主观主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在我看来,联中的“嘴尖皮厚腹中空”一语,也可以为“根底浅”作注。就是说,一个人,唯其“嘴尖皮厚腹中空”,所以“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可理解为尖酸刻薄,引申为德薄。皮厚,就是脸皮厚,缺少耻感。腹中空,则是少知寡识,无才。如此这般,注定脚底下没根。脚底下没根的人,或能得逞于一时一事,归根结底是长不了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脚底下有根,站得直,行得正,走得远。即使遇到挫折,终会跃然而起。人的根扎在事业的土壤里。 草是这样,人是如此,企业亦然。质量就是生命,信誉就是效益。质量、信誉就是企业的根。鼓捣假冒伪劣,等于自套枷锁。企业的根扎在顾客需求的土壤里。 草是这样,人是如此,企业亦然,政党又何尝例外?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它的根就是它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因为这条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的土壤里,所以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北斗当空,砥柱中流,经得住狂风恶浪的考验,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反过来说,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忘记自己的根本宗旨,不可以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是自掘党根。 据载,当年白居易曾带着这首诗去长安拜见名士顾况。顾况先是拿白居易的名字打趣,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至读到“野火”、“春风”两句,则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这件事也很值得玩味。 人生居世(居世亦即在世),或难或易,情况大不相同。情况之所以不同,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关键之点,是自身的或强或弱。老子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关于“自胜者强”,我觉得除人们通常所作的解读外,似乎也可以这样解读: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胜利的人才是强者。所以,人居世欲相对少一些困顿,多一点遂顺,必须强化自己。只有强化自己是最靠得住的。怎么强化自己?问题便又回到了前边的议论:坚持不懈地强根。 (本文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出版《苔痕上阶》、《草色遥看》等多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