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挣钱还是做官?
2015年03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顶层设计,最终要让那些为国服务的商业精英群体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让政治的归政治,市场的归市场,让想做官的好好做官,想挣钱的好好挣钱。
每月基本工资7800元、税后月薪8000元,面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全国两会上晒出的薪水,相信大多数人感觉很疑惑:他们掌管的企业规模体量位列全球前茅,论起行政级别都是副部级央企高管,每月就挣这些钱?
媒体一番调查求证后,我们看到了国企高管亦官亦商的好处:一边按行政级别拿基本工资;另一边按市场激励办法,在企业里享受各种股权激励、分红、补贴等,总的算下来数额不菲。
难怪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面对国企薪酬改革时敢于表白:“我过去含税一年120万、130万元人民币,房子也有了,还配着车……别说现在工资降下来,就是两年不发也够吃够喝。”
常小兵、刘振亚们的薪酬之论,正是国企高管们饱受争议的焦点所在。这个特殊群体,入庙堂即是官,出江湖则为商。他们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其职责是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党管干部”,享受行政待遇,这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名词。官员加商人的身份,让他们或明或暗都在享受着行政垄断和政策红利的优惠,一边在官场靠垄断优势获得的经营业绩加官晋爵,另一边又在商场持股分红,坐享高额报酬,无怪乎多年来公众一直对此质疑不绝。
去年下半年《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颁布实施,加大了对绩效业绩的考核的激励比例,高管只有高能高业绩,才能领到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企高管的政商好处通吃。但薪酬分配仅仅是国企改革中的冰山一角,水面之下,则是整个国有资本向着更为开放的,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营方式转变。国企高管,也要在官与商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要么投身商海,转成运营国有资本的职业经理人;要么返归政坛,做好国资运营服务工作。
对国企高管来说,将挣钱与做官分开至少有两点好处:就像公众不厌憎马云、王健林这些民营企业家的高薪和财富,只要你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刀一枪做出业绩,高薪是你应得的回报。
而上个世纪90年代末褚时健的悲剧,估计没有一位国企高管愿意重演。而让悲剧不再重演的关键,是制度创新的破局,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顶层设计,最终要让那些为国服务的商业精英群体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让政治的归政治,市场的归市场,让想做官的好好做官,想挣钱的好好挣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