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行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普集镇池子头小学 高东安
  
  绵延东去的古黄河水,历经千年的冲刷与沉淀,终于在那漫长的洪荒年代,逐渐形成了章丘西北部那片神奇诱人的沙土平原。
  走进黄河故道,在残存的沙丘上,随手抓起一把在秋阳反射下熠熠闪烁且沉甸甸的沙土,不等你站起身来,早已在手中流水般散尽。鉴于这一沙质特性,颇具灵气的黄河沙才奇迹般地孕育了章丘西北乡独有的“沙袋婴儿”——将极其干燥、异常天然纯净而又细腻的沙土装入布袋里,然后将婴儿宝宝放进去,婴儿拉了屎尿只是形成了一团小球;天热时沙本身就凉爽爽,天冷时将沙晒暖或放在锅里炒炒。小婴儿在这温馨幸福的沙袋里既舒适又干净,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聪慧的黄河故道先人们,在那大风起兮沙飞扬的久远年代,为繁衍与进化,谱写了最初的黄河文明——每一个沙袋婴儿的鲜红血液里,都充盈着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黄河魂在呵护着他们顽强地生长。
  听黄河镇的老人们讲,黄河沙还是早年间练功人的好帮手:在院子里放个盛满沙土的大缸,练功人天天坚持用手抓沙,并拢五指戳沙,还有的在小腿肚上绑个沙袋,在墙下竖起梯子,然后伸展双臂沿梯子快步攀登,直到沙袋越装越沉,梯子越竖越高,最后练到梯子竖得几乎贴墙直立起来,而练功人还能飞身疾步跑上梯子尽头,方可大功告成。
  黄河水造就了黄河沙,黄河沙造就了强悍的黄河汉子。
  沉浸在胸襟广阔的黄河平原上,我似乎已聆听到古黄河一路高歌奔腾的天籁之音——那是一曲震撼心灵的激越乐章,激励着一代代黄河儿女奋斗不已。
  黄河沙,还哺育了说起来口中生津、想起来回味无穷的沙瓤大西瓜以及甘甜的桃李杏——只有黄河故道特有的沙质土地,才能滋养出这些如此鲜美的仙果。
  伫立在沙岗高处望去,果园正值收获季节,甜中透着微酸的大鸭梨压满了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们正沉浸在放松身心的欢快之中。
  记得小时候,每逢大集,天才微明,那些挑着鲜美果子的来自黄河故道的小贩们就已经进了大街,吱吱呀呀的美妙担子声总能惊醒我,于是揉揉惺忪的睡眼,催促母亲快起床赶集,似乎那飘溢着清香的鲜果早已把我陶醉。
  如今,黄河故道每年产的大批美味果子早已经由刁镇水果批发市场采购集装后发往济南等地,只保留了少数对外开放的采摘园。
  黄河沙,真乃天赐神沙! 
  只有你亲身走进古老的黄河故道时,才能真正看到它那高天厚土的雄浑色彩,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浩荡大气。
  我知道,无论如何,都难以写出黄河故道那种深邃神奇。
  我知道,无论如何,都难以唱出对黄河故道的由衷礼赞。
  告别秋日的黄河故道,已是日暮时分,再回眸一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瞬间定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