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密小康河说开去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邱文英

  绕小康河一个来回,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好处有二:放松了身心,锻炼了身体。小康河位于高密市中心,历时两年建成,投资1.8亿,是高密的一条“民心河”。沿途碧水潺潺,芳草依依,翠竹青松相拂,奇石绿叶相映;拱形桥如一道彩虹横跨两岸,木栈道如条条游龙盘旋。最有特色的是苏州街一带,东岸的人文一条街,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西岸的文化墙全是尽显高密历史变迁的浮雕,就连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精雕细琢,尽显浓厚的文化气息。放眼望去,活脱脱就是一张活动的清明上河图。置身其中,恍然有种江南水乡的错觉。
  邻家阿姨见我每天都去小康河,一天她也心血来潮,要陪我一起去锻炼。我乐得有人做伴,一路上有说有笑。阿姨直夸小康河景美,好不惬意。
  走到半途,阿姨步幅明显加大,我问怎么了,她答:“内急!”我的妈呀,忘了早告诫她了,小康河哪儿都好,唯有公厕少。这可咋办呢?阿姨这么大岁数的人不可能“就地解决”,没办法,憋着吧。我俩也顾不上说话了,大步流星跑了起来。到了“大观园”饭店门口,看样子关键时刻“里子”比“面子”重要,她也顾不得不好意思了,问门卫:“能不能借用一下厕所”,好在门卫看阿姨脸都憋红了,让她进去了。阿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了进去,十分精准地找到厕所(关键时刻,人的智慧会发挥到极致),刚一关上门,只听如裂帛一声巨响,稀里哗啦一阵忙乱,阿姨终于长出一口气。
  之后去了高密比较有名的几个景点,南湖植物园,文体广场(号称高密小鸟巢)等等,竟然惊人相似——公厕少得可怜。它们的风景可谓美丽,它们的设计可谓新颖,但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不禁想到高密到处都拆得七零八落的旧城改造,拆得面目全非,却久久不能动工,那些望眼欲穿的回迁户们,几口蜗居在逼仄的出租屋内,不知何时能回迁新居。不禁想到,正在扩张的夷安大道,本来就是高密最宽阔的一条大路,为了迎接某位大员的到来正在日夜加班加点地施工,挖出的弃土就那么霸道地堆成小山堵住我们单位门口,害得我们上下班绕道爬墙——好歹是掌管高密百姓生命之源的水利部门,这么被人无视,内心着实不爽。不禁想到,高密不得安生的绿化苗木,刚缓过苗来没几日,又被人挖走别处移栽,这些花花草草是否也感叹自己的颠沛流离?不禁想到,高密水资源告急,眼看百姓吃水困难,论证多年的引黄项目,因为资金短缺迟迟不能动工。
  说文雅点,老百姓就是需要那么一点点“人性化”,需要那么一点点“人文关怀”。弱弱地问一声,我的这点要求,高了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