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旅费中的“猫腻”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博兴县审计局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大部分中层以上干部以“备用金”的名义向单位借款,且长时间不归还,有的时间长达四五年,有的金额多达五六万元, 还发现该单位职工出差经常不及时报账,跨季或跨年集中报账现象很多,报账时发票不是一次一粘,而是混合粘贴、票种分离,这种做法难免有混水摸鱼之嫌,于是审计组将差旅费审计列为审计重点。
  审计组将近三年来差旅费明细账分科室按时间顺序分次排列,抽取对应科室以差旅费名义列支的大额住宿用餐发票及其附件,将发票取得时间、发票附件发生时间与当次车旅、飞机等交通费票据取得时间比对,利用排除法找出疑点或发票之间时间、地点等不匹配事项询问出差当事人,由当事人作出合理解释,审计进行理性判断。通过票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印证,查出该单位各科室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借出差之名,虚列住宿、用餐、招待协调等经济事项,违规取得发票套取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累计金额多达上百万元。
  审计查处情况引起了该单位高度重视,及时对差旅费管理进行了专项整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制度,要求职工实行“出差申报”制,出差后要按规定及时填写“差旅费报销单”,要注明出差事由并“一次一报”,差旅费报销单附件均要注明开支事项及用途,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市直差旅费标准审核把关等。
(宋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