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附院在省内率先成功实施腰椎微创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
3.5厘米小切口治好腰椎病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医生正在手术中。
     本报12月10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徐彬) 近日,滨医附院脊柱外科分别为两位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症患者成功实施腰椎微创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LIF),这是滨医附院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的一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据医生介绍,这两位患者分别为中年、老年女性,都是因为腰部及双下肢疼痛麻木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住院治疗,医生为她们做了详细检查,X线片及核磁共振检查(MRI)显示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及神经根。滨医附院脊柱外科团队经过院内会诊、科室讨论和精心术前准备,决定采用微创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由主任医师孙兆忠主持实施,只在腰部外侧偏前方做了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在扩张通道下成功、精确地摘除了压迫神经的腰椎间盘,准确置入椎体间融合器,解除了椎间隙及椎间孔的狭窄。术后患者腰部及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消失,术后7天就能下床行走。目前,两位患者均已康复出院。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是近来国际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其技术特点是微创下恢复椎间隙及椎间孔的正常高度,通过间接的椎管内、椎间孔减压,解除对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技术优势是创伤小,不干扰椎管内、椎间孔内神经组织等结构,对人体腰椎的生理功能影响小;该技术要求脊柱外科医师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娴熟的脊柱微创操作技能,精准、规范的定位、置入融合器技巧;该术式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凸、腰椎术后邻椎病、脊柱结核、脊柱感染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