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滨医附院“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院内工作实施方案”项目启动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10日讯(通讯员 张莹莹 记者 郗运红) 为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关于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院内工作实施方案”项目,滨医附院于11月26日上午召开脑卒中二级预防专项启动会。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全国卒中基地医院,被选为全国100家“二级预防项目”协作医院,也是滨州市唯一一家卒中基地医院,承担本地区的住院病人二级预防工作的落实与上报及回访干预。
  自2015年11月起,凡是来到滨医附院就医的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就会在“脑卒中筛查咨询处”领到一份“脑卒中风险筛查工具包”,患者可以在护士的协助下完成测评。测评表一式三份,测评结束后将由主治医生、护士、患者每人一份。脑卒中二级预防项目会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病因诊断,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对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分层,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滨医附院神经内科主任陈金波介绍,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据报道,约有1/3的脑血管病患者在5年内可能复发。卒中复发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致残及致死率明显升高。脑卒中二级预防项目是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脑卒中一级预防基础上推出又一防治举措。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和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该项目有助于构建并完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体系,使医务工作者参与卒中防控,从病房开始培养患者二级预防意识,督促患者做好长期的疾病管理工作,减少卒中复发。
  陈金波说,2011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制订的32字宏观策略中就提到重要一点“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积极开展脑卒中院内急救康复、院外预防干预的措施。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和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其防治成本效益比显著。
  脑卒中的防治包括一级预防,高危因素控制和高危病人的筛查与干预。二级预防就是有TIA或者脑卒中病人避免复发的措施。二级预防主要是个体化地分析病人的危险因素、脑内外血管的病变程度,在抗血小板剂、他汀类药物使用、抗高血压药物(A S A)三大基石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减少卒中复发。
  为此,陈金波还对预防脑卒中的复发提出三点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按时服用预防药物,定期复诊复查。定期做脑血管的监测,包括颈部血管和颅内血管的检查监测,及时监测动脉血管狭窄和斑块情况。同时,CEA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和CAS支架置入术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做为卒中防治医院,不但做好脑卒中病人的院内合理急救干预治疗,出院病人的防止复发的措施及干预也非常重要。脑卒中防治系统化、防止碎片化,使病人的防治有效连续,是脑卒中防治医务人员的重要责任。”陈金波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