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失能老人面临晚年困境 |
一听不能自理养老院就不收了 |
| |
- 2013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0月12日,在德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失能失智老人专区,护理员正在陪老人做游戏。 本报记者 李榕 通讯员 胡大海 摄影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榕 王明婧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预计到2015年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到20万人。13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照料失能老人的生活起居,而养老院留给他们的床位有限且不愿意接收,导致目前部分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他们的养老问题正困扰着不少家庭。 一人失能打乱全家生活 德城区老干部局宿舍的耿抗美今年64岁,88岁的老母亲患有小脑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目前7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母亲。耿抗美说,每天早晨6点,要将老人抬到坐便椅上大小便,擦洗身体和头发,随后要将老人抬到沙发上坐着,为老人洗衣、做饭、喂饭,再将老人抬到床上午休。“我们兄弟姐妹最小的也已经54岁了,照顾母亲越来越感到吃不消。” 事实上,与陈女士有同样难题的市民不在少数。德城区天宝家园的陈女士一直与老母亲住在一起。去年,她母亲接受了一次手术便再也不能自理。陈女士和丈夫都要上班,不可能全天照顾母亲,一年来,他们四处寻找适合的养老院,但至今都没能找到。“市区里的养老院上百人排队,根本进不去。有些养老院甚至一听说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都不愿收。”陈女士无奈地说。 养老院只能走一个进一个 “我们这不像医院,每年的床位流动率非常低,只能走一个进一个。”德城区幸福人生敬老院院长齐女士告诉记者,该敬老院目前共有70余名老人,其中失能失智的老人约25名。根据护理难易程度,每位老人收费从1000元-1600元每月不等。“敬老院仅有25个床位是提供给失能失智老人的,目前已经满员。报名排队等候的约20人。” 德州市社会福利院是德州市规模最大的国办福利机构,也使得这里的床位常年处于“饱和”状态。今年6月初,德州市社会福利院更专门辟出区域接纳失能失智的老人,配有专业康复、护理人员,24小时全天护理、康复医疗,为老人们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贴心服务。“目前共有10个床位,已入住7个,同样面临床位有限的困局。”德州市社会福利院医务室主任陈国红说。 很难招到好的护理员 “尽管月收入有2000多元,但护理队伍依然处于总量缺、新生力量少的尴尬局面。”德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相关负责人称,与家庭养老相比,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对失能老人的护理更加专业。“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一些老人长期失能后脾气变差,一些则是失智如幼童,护理员无故被骂、甚至被推搡的情况时有发生。 “人才市场招工根本招不到,一听说照顾失能老人掉头就走。最短的护理员干了两三天就走人了。”德城区幸福人生敬老院院长齐女士称,仅25名失能失智老人就配备了5名护理员,包括1名女护理员和4名男护理员,年龄均在40岁以上。 此外,记者了解到,由于承担责任大,即便子女愿意给老人出高价,但养老院依旧热情不高。 “尽管这些老人确实需要照顾,不接收也的确对他们不公平,但危险性太大,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不仅得赔偿,信誉也受影响,一些养老机构宁愿不接收。”齐女士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