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市老福中心50余位老人讲述自己的快乐生活 |
“住这儿很幸福,一点不孤单” |
| |
- 2013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老人在自己的单间内看书学习。 本报记者 姜文洁 摄 |  | 市老福中心的老人们在打太极拳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姜文洁 摄 |
|
本报见习记者 唐宁 “感觉像当年进洞房一样” 81岁的蒋其英和老伴刘传亮住在老福中心有2年多了,她说自己永远都记得初到这里时的开心。 “2011年4月20日,儿子开着车把我和老伴送到了咱们老福中心。”蒋其英说当时她和老伴拉着手走进老福中心的单间,看到家具、床单、电视机都是新的,幽默的说了一句话:“老刘,咱俩又入洞房了!”“只有当年结婚的时候是住的新房、买的新家具,第一天来这,真让我感觉和当年搬进新房一样。”蒋其英说。 因刘传亮患有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蒋其英在家照顾不了,儿女们平时上班也很难每天都在身旁,就考虑找家养老院让二老颐养天年。经过一番考察他们选择了老福中心。 蒋其英和刘传亮刚住进来时还享受了“特殊待遇”。按规定,刘传亮的情况应该住在6楼一级护理部,蒋其英住2楼的三级护理部,但是蒋其英不放心老伴,坚持要老伴和自己住在一个单间里。向院里申请后,院里对蒋其英和刘传亮特殊照顾,批准了她的要求。 “这两年我们逢年过节都没回家,儿女们到这里来过节。在这里住着有家的感觉。”蒋其英说。
“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93岁的郑秀卿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形矫健,神采奕奕,在重阳节活动中献曲一首《南泥湾》,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在老福中心,唱歌只是郑秀卿众多兴趣活动中的一项。 工作人员说起郑秀卿都是称赞不已,老人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最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朗诵课上的诗歌郑秀卿学一天就能背过了。“郑奶奶记性好,前一天刚发的诗歌册子,两页纸,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她就已经全都背过了。”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思路很清晰。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里有这么好的环境,房间里有桌子、板凳,每天我都在那上面写字。”郑秀卿说老福中心举行的活动,她一个都没落下,在这里她学了许多从前没有机会学的东西。“在这里弥补了我很大的遗憾,以前条件不好,上学少,现在能在这里上课学习,我觉得是最幸福的事了。” 郑秀卿还每天坚持三次按摩。老人来老福中心之前曾摔了腿,在床上躺了100天。“我看孩子们在家照顾我太累了,腿好了之后我就自己来到了老福中心。”来到老福中心后,郑秀卿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每天都练太极剑,坚持自己按摩。 说到重阳节来看自己的儿女,这位生活精彩的郑奶奶边摆手边开玩笑的说:“我跟他们说别总来看我,我忙的没时间顾他们了。”
“这里就是我的归宿,我的家” 在老福中心,有一位老人非常有名,她活跃在多个兴趣小组,一到聚会活动时,她都会带头表演节目,还是老福中心模特队的队长……她就是81岁的马英华老人。她说她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老福中心里认识了这么多的好姐妹,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马英华是老福中心最早入住的老人之一。马英华说,自己离休后老伴走了,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很孤单就想找个养老院住。但是考察了许多地方,都不是马英华想要的。“那些私人养老院都太商业化,一进去都感觉很冷,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一来到这就相中了咱们老福中心。记得那天一来这里,就看到很多老年人有说有笑的聊天、锻炼,这里还有各种兴趣小组都是我感兴趣的,我就选了这里。”马英华说,来这之后她每天都有事做,都很快乐。“我在这里还免费上了老年大学,认识了很多关系很好的姐妹,每天一起唱歌跳舞,甭提多开心了。” “搬到这里来之后,我就把自己的两套房子都卖了,一部分钱分给了5个孩子,一部分钱做我的养老钱。”马英华说,在老福中心过的很舒心,“这里就是我的归宿,卖了房子就以这里为家。”
13日是重阳节,记者走进市社会福利院老年福利服务中心跟老人们一起参加重阳节庆祝活动。50余位老人欢聚在老福中心的多功能厅里,载歌载舞做游戏,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和这辈子感到最开心的事。 77岁的周俊玲老人和大她两岁的老伴儿辛显庆在讲述自己的开心事时都表示,晚年能在老福中心度过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这里环境优美,服务周到,还能参加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每天都很热闹,很快乐。”93岁高龄的郑秀卿也说:“在这里和大家生活在一起我心里很舒服,有很多朋友在一起一点不孤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