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夏母三迁”,女儿考出618分
一家人十多年来寄人篱下,为孩子求学多次更换住处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女孩夏琪和父母在寄住的房子里。
     文/片 本报记者 乔显佳

  17岁的夏琪是鱼台一中的学生,今年高考,她考了618分。此前十几年,为了孩子上学,一家人几次搬家,演绎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夏琪的父亲夏国滨因患有强直性脊椎炎,劳动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平时打打小工,维持家里的开销。母亲王玉兰患有“三高”,原来是县粮食局系统内的职工,后来单位倒闭了,靠微薄的退休金供女儿上学。
  因为家境不好,从夏琪记事开始,一家三口就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夏琪小时候住在妈妈单位的公房,后来房子漏雨漏风,成为危房,一家三口只好开始到处租房的生活。为了打工方便,换过几次住处。直到2011年,夏琪到鱼台县一中上学前,才借住到夏琪舅舅位于学校附近的一套房子里。
  高中之前的学费,是姥姥、小舅、姨等亲戚一起凑的。因为学习成绩好,亲人都支持夏琪好好上学,视她为骄傲。
  王玉兰说,自己平时并不知道女儿何时考试,但“考好考孬,都能看出来”。只要见女儿哭了,就知道“又考了一回”,接下来不用催,女儿房间内的灯光势必亮到更晚,此时夫妻俩早就睡了;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测试成绩不错,这时性格内向的女儿话就会比较多,眉飞色舞地,主动向父母谈起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哪个考场考的,和谁在一起考的。
  在竞争激烈的鱼台一中,1997年出生的夏琪比多数同班同学小一两岁,1.58米的个头也排在班里女生的后面。
  考了618分的佳绩后,可以选择比较理想的大学了,选专业时,夏琪给心仪的学校招办打电话,除了了解自己的成绩能不能考上,另外必然问上一句:“学校的学习氛围好不好?”
利群阳光助学 继续接受报名
  本报继续征集利群阳光学子,每人可获助学金5000元。
  报名学生须提供以下资料:(1)申请书或申请表1份(贴1张1寸近照);(2)身份证复印件1份;贫困证明1份(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1份(可在通知书到达后补交)。
  材料邮寄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齐鲁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组委会;邮编:250014。
  电话:本报热线96706或0531-85193761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